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榆林资讯 > 正文

“金山”“青山”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18-04-23 12:02:27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无定河两岸绿意盎然

  20年来,榆林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广泛持久地狠抓生态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相继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和“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重大生态工程,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正在深入推进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榆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大地由“黄”变“绿”

  卫星遥感监测是最直观、最鲜活了解榆林生态改善的一种方法。

  记者从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收集了1990年至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图,很清晰地看到,一张张遥感图颜色分明:20年前的榆林一片荒沙,黄色的主基调看上去十分刺眼;再看当下的遥感图,大片大片的绿色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神木、府谷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原本沙多草木稀的榆林,一块块土地披上绿装,一座座山坡绿锦织就。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提供的《榆林市植被覆盖度监测工作技术报告》显示:1999年至2016年,榆林市植被覆盖结构明显好转,劣低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减少,中高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植被覆盖结构已由1990年的低植被覆盖为主导逐步转化为中植被覆盖为主导的格局。

  报告清晰地告诉世人:在1998年榆林获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后,榆林没有以牺牲生态而换取经济效益,始终坚持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榆林生态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过,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共同成为榆林发展定位的“关键词”。榆林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林木覆盖率达到33%,走上更高层次的生态建设之路。

  向国家森林城市进发

  曾经,陕西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集中在榆林,成为陕西绿化美化的“短板”。

  榆林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南治土、北治沙”战略,几代榆林人坚持不懈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使一块又一块流动沙地被固定和半固定。

  2012年起,榆林市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和“全面治理荒沙三年行动”,植树造林300多万亩,残留的50万亩流沙得到有效治理,再也“流”不起来了。2016年至今,榆林继续实施“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行动,从城区到乡村的绿色主框架已形成,在黄河沿岸形成以红枣为主的红色经济林,在中部黄土丘陵区形成“两杏”为主的黄色经济林,在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

  “一条路、两行树”已经成为榆林永远的记忆。今天的榆林,大绿“泼”驼城。随着林木覆盖率的提高,全市的降水量逐年增加,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榆溪河鱼河断面、刘官寨断面水质五年来首次由五类改善为四类,榆林成为全省唯一PM2.5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

  2017年,我市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实施“十大林业工程”、建设“五个百万亩基地”为抓手,未来将把12个县市区打造成碧野护城、绿脉绕城、翠林拥城、清波映城的森林城市,新增绿地2086.28万平方米,绿化道路4000公里,加快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绿化村庄500个,全市湿地保护面积不低于69万亩,新建樟子松基地5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樟子松人工林基地,建成百万亩木本油料林基地、百万亩优质红枣基地,“两杏”保存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建成世界最大的沙地柏林基地,实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森林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以林富民变成现实

  1998年是我市响应国家号召“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第一年,林业系统抓住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建设“绿色通道”的同时开展“保护绿色”行动。

  当时,面对市场经济对林业建设的挑战,林业系统改变过去以生态林为主的单一生产,转向“科技兴林、以林富民”,把林业建设与农民利益挂钩,1998年至1999年全市共栽植大扁杏10万亩、红枣13.8万亩。

  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榆林生态建设的法宝。20年来,榆林人民通过退耕还林、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义务植树等一系列措施,整山治水,描绘出千百万座青山。榆林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以红枣为龙头的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市红枣总面积达到170万亩,年产鲜枣40多万吨,年产值20亿元。山杏、大扁杏栽植面积近100万亩,年产值1亿多元。林木种苗产业、灌木资源开发也逐渐兴起,神木市等县市区已规模种植耐旱、耐瘠薄树种长柄扁桃30多万亩,研究提炼柴油、发展生物质能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核桃、海红果、山地苹果等经济林基地正在榆林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