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旅游带动农家乐蓬勃发展
时间:2015-02-16 17:39:32 来源:农村网 作者:秩名 阅读:
次
2月3日,宁陕县城关镇老城村的怡馨农家乐宾客满座,客人推杯问盏,席间欢声笑语。农家乐门口贴着斗大的红喜字,原来是一对新人正在这里举办婚礼。

农家乐举办婚礼。
怡馨农家乐火爆的生意场面,是宁陕275家农家乐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宁陕红红火火的旅游业,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2014年,宁陕农家乐接待游客近40万人,实现收入3100万元。

宴席上馋人凉盘。
进入腊月,宁陕的农家乐更忙活了。城关镇校场村天然居农家乐的老板程永军,早早就为客人准备好了过年的菜品:腊肉、腊鱼、土鸡、香肠、血豆腐、豆腐干。客人也早在十几天前,就订好了过年的包席。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有客人包席。“其实有客人陪着过年,也挺好的!”程永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喜做鸡蛋饺子。
走进老城村,一个叫“乔家院客栈”的古朴建筑,吸引着记者的目光。走进这个农家院,一种古老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家农家乐的老板陈迎春告诉记者,这是她们祖上传承下来的老房子,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比宁陕城隍庙的时间都长。院子的天井里,两边是不同形状的石头,屋檐和窗户上雕刻着各色花纹,见证着厚重历史。厅堂里放着八仙桌、太师椅,墙角堆着说不出名的老古董。陈迎春说,她是2008年开始办农家乐的,先后投资50多万元,对老宅子进行了改造装修,尽量保持老房子的原始风貌。别看是老房子,很多游客还都喜欢这古朴的风貌。尤其是夏天,来看老房子、品尝农家饭的游客特别多。这次装修后,这家农家乐一次可接待40人。“一年赚个10来万,没问题!”陈迎春朗声大笑着说。
走进城关镇八亩村的桂花农家乐,老板姜国学和两个儿子正在忙着收拾工地上的砖瓦。“我这新房子,预计要投入300万元。到时候游客吃饭、住宿在我这都能解决!”姜国学指着在建的房子对记者说。2007年西汉高速开通后,姜国学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十几万的纯收入让他尝到了开办农家乐的甜头。为了给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借着县上给农家乐提供贴息贷款的机会,贷款50万元,又扩大规模,提升接待档次。“到了今年五一,我这边房子修好了,一定请你们来体验体验我的新农家乐!”姜国学憧憬着未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广货街镇蒿沟村温馨人家农家乐的老板全希明,没有像程永军和姜国学那样忙活。他和妻子何富珍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年货。开办农家乐,给他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靠打零工糊口,到年纯收入十几万元,从住土墙瓦房,到搬进小洋楼、开上小轿车,彰显着一个山乡农家的喜人变迁。由于蒿沟村旅游季节性较强,进入冬季后,游客就少了。“我新年的愿望是两个女儿学业有成!”全希明对记者说,两个女儿学习都很好,大女儿在西北政法大学读大一,小女儿在县城读高中,一家人难得相聚,过年时就都见面了。“这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整下,等天气变暖就得开始忙活了!”

晾晒土鸡大腿。
“过去,蒿沟山好水好风光好,村民们却守着绿水青山受着穷。”蒿沟村党支部书记鱼胜梅介绍说,食用菌曾是村上的主导产业,到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依然戴着“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帽子。如今的蒿沟村,借着旅游的东风,全村开办了86家农家乐,2014年全村增收600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通过开办农家乐,蒿沟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接连获得“省级生态旅游村”、“休闲农家乐明星村”等荣誉称号。鱼胜梅是蒿沟村的“领头雁”,说起蒿沟村的巨变,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据宁陕县旅游局局长吕宣强介绍,这几年,该县以西汉高速和210国道两条线路为轴线,围绕核心旅游景区的建设,制定出台了宁陕县建设提升乡村酒店和农家乐5年发展规划,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重点打造8个旅游集镇,20个旅游重点村,500家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为了提升农家乐、乡村酒店的接待水平和硬件条件,该县出台了提升奖励办法,对改造升级的农家乐奖励资金5万元,对发展乡村酒店的提供50万元为期半年的贴息贷款。另外,该县每年还举行农家乐培训班,开发餐饮文化,提升接待礼仪,举办烹饪大赛,不断提高农家乐的接待水平,力促农家乐的建设达到“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腊月喜意浓,欢笑各不同!进入腊月,宁陕的农家乐流淌着各式各样的喜悦欢笑,笑声里透露出农家乐老板们的富足,折射出新农民的美好生活。

农家乐举办婚礼。
怡馨农家乐火爆的生意场面,是宁陕275家农家乐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宁陕红红火火的旅游业,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2014年,宁陕农家乐接待游客近40万人,实现收入3100万元。

宴席上馋人凉盘。
进入腊月,宁陕的农家乐更忙活了。城关镇校场村天然居农家乐的老板程永军,早早就为客人准备好了过年的菜品:腊肉、腊鱼、土鸡、香肠、血豆腐、豆腐干。客人也早在十几天前,就订好了过年的包席。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有客人包席。“其实有客人陪着过年,也挺好的!”程永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喜做鸡蛋饺子。
走进老城村,一个叫“乔家院客栈”的古朴建筑,吸引着记者的目光。走进这个农家院,一种古老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家农家乐的老板陈迎春告诉记者,这是她们祖上传承下来的老房子,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比宁陕城隍庙的时间都长。院子的天井里,两边是不同形状的石头,屋檐和窗户上雕刻着各色花纹,见证着厚重历史。厅堂里放着八仙桌、太师椅,墙角堆着说不出名的老古董。陈迎春说,她是2008年开始办农家乐的,先后投资50多万元,对老宅子进行了改造装修,尽量保持老房子的原始风貌。别看是老房子,很多游客还都喜欢这古朴的风貌。尤其是夏天,来看老房子、品尝农家饭的游客特别多。这次装修后,这家农家乐一次可接待40人。“一年赚个10来万,没问题!”陈迎春朗声大笑着说。
走进城关镇八亩村的桂花农家乐,老板姜国学和两个儿子正在忙着收拾工地上的砖瓦。“我这新房子,预计要投入300万元。到时候游客吃饭、住宿在我这都能解决!”姜国学指着在建的房子对记者说。2007年西汉高速开通后,姜国学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十几万的纯收入让他尝到了开办农家乐的甜头。为了给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借着县上给农家乐提供贴息贷款的机会,贷款50万元,又扩大规模,提升接待档次。“到了今年五一,我这边房子修好了,一定请你们来体验体验我的新农家乐!”姜国学憧憬着未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广货街镇蒿沟村温馨人家农家乐的老板全希明,没有像程永军和姜国学那样忙活。他和妻子何富珍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年货。开办农家乐,给他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靠打零工糊口,到年纯收入十几万元,从住土墙瓦房,到搬进小洋楼、开上小轿车,彰显着一个山乡农家的喜人变迁。由于蒿沟村旅游季节性较强,进入冬季后,游客就少了。“我新年的愿望是两个女儿学业有成!”全希明对记者说,两个女儿学习都很好,大女儿在西北政法大学读大一,小女儿在县城读高中,一家人难得相聚,过年时就都见面了。“这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整下,等天气变暖就得开始忙活了!”

晾晒土鸡大腿。
“过去,蒿沟山好水好风光好,村民们却守着绿水青山受着穷。”蒿沟村党支部书记鱼胜梅介绍说,食用菌曾是村上的主导产业,到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依然戴着“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帽子。如今的蒿沟村,借着旅游的东风,全村开办了86家农家乐,2014年全村增收600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通过开办农家乐,蒿沟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接连获得“省级生态旅游村”、“休闲农家乐明星村”等荣誉称号。鱼胜梅是蒿沟村的“领头雁”,说起蒿沟村的巨变,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据宁陕县旅游局局长吕宣强介绍,这几年,该县以西汉高速和210国道两条线路为轴线,围绕核心旅游景区的建设,制定出台了宁陕县建设提升乡村酒店和农家乐5年发展规划,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重点打造8个旅游集镇,20个旅游重点村,500家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为了提升农家乐、乡村酒店的接待水平和硬件条件,该县出台了提升奖励办法,对改造升级的农家乐奖励资金5万元,对发展乡村酒店的提供50万元为期半年的贴息贷款。另外,该县每年还举行农家乐培训班,开发餐饮文化,提升接待礼仪,举办烹饪大赛,不断提高农家乐的接待水平,力促农家乐的建设达到“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腊月喜意浓,欢笑各不同!进入腊月,宁陕的农家乐流淌着各式各样的喜悦欢笑,笑声里透露出农家乐老板们的富足,折射出新农民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洛南县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 ·山阳县漫川关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两癌”免
- ·洛南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靠赔率差牟利
- ·商洛开展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摸排
- ·奶奶给9个月孙子喂馍块 孩子面部发白嘴唇
- ·商南县黑漆河村积极构筑精神扶贫新动能
- ·商洛市洛南县第五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
- ·“韩红爱心 百人援陕” 大型医疗义诊公益
- ·山阳一棚改住宅楼里还有住户 楼顶挖掘机
- ·山阳县高坝店镇帮扶八旬残老走上脱贫致富
- ·山阳教师队伍活雷锋
- ·山阳残老养羊脱贫记
- ·舍己救人的壮举 无悔人生的丰碑 ——追忆
- ·丹凤县中医院义诊服务群众 暖人心
- ·山阳县高坝店镇五个五抓生态环境整治
- ·洛南客运站西站窗口全关须微信购票?回应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