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村官风采 > 正文

愿当百姓的好村官

时间:2014-02-26 09:48:57  来源:村官风采网  作者:村官 阅读:
    西部网—村官风采网讯:提起山阳县天竺山镇三槐村现年65岁,1971年入党的村支部书记、镇人大主席吴世海,村里人无不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他像一头老黄牛为人勤耕流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自己力量,是群众眼里的好村官。
    三槐村是山阳八景之一的七里峡一线天所在地,山水环绕、天宽地阔、气候温和。过去的三槐村被三里峡像铁锁一样牢牢地相夹封闭。同外的东西运不进来,山里边东西运不出去,人们仅靠肩挑背驮走险道,全村7个组258户,1080人口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吴世海1984年担任组长,1986年任村长,1991年提任村支部书记。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大伙早日过上好日子,“要想富先开修三里长峡路”号令发出,得到大家拥护。他第一个捐款2000元,几天全村筹资10多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进展、抓技术质量,吴世海坚守在工地头顶星星起,脚踩夜路归。和群众一起苦干、拉沙、打岩石爆破。他日夜劳累脸黑瘦,眼窝塌陷许多,但看到脚下的路一步步延伸着,吴世海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带领群众自发捐资修路精神感动了镇政府和县委政府,在上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三里长峡终于开通,一直修上东坡到天竺山大顶,全长15公里旅游路。接着集资23万元拉通高低压电,集资13万元动工修大小畜水池13个拉通各户自来水。
    三槐村人多地少,土地脊薄,自然条件差,吴世海对全村的情况做了分析考察,提出了林特兴村方案, 以抓好核桃建园、药材种植为主。经几年的辛勤努力,精心筹划,全村核桃建园530亩,药材种植560亩。在劳务输出方面,吴世海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名义,与外地取得联系,依托当地能人的带动作用,旅游活村抓住地处天竺山下和七里长峡景点优势,大量投资开发茶园,樱桃果园等生态旅游观光园和农家乐建设。同时加大七里峡景区的开发力度。从年前起,投资5万多园,建成了3公里长的栈道,并架设输电线3公里,解决了七里峡观光道路,照明提供了方便。
三槐村一所小学10多间土屋破旧,200多名学生上课不安全。吴世海又一次发挥了党支部的紧强堡垒作用,他第一个带头带动全村人均捐款130多万元,从2006年工程开始,吃住在工地指挥,严把工程质量,义务给建设搬砖拉沙,投工100多个,在他带动下,一座教学楼顺利竣工。过去三槐村没有桥,住在河岸西边有60多个学生,每到汛期大河涨水把小学生阻隔不能上学,吴世海坚持按时接送背过大河。有年夏天下着暴雨,河里涨水,漫川镇莲花池三个年老人赶长沟街集被大水围困,他发现跳进齐腰深水中将人救上岸,领回他家吃住待水消上路。
    吴世海古道热肠,始终把全村人的冷暖常放在心上,谁家有困难主动上门帮忙。村里的王德海年前外出到煤矿打工,天顶板脱落塌伤腰神经致终生残疾,一家老小七口人生活困难,吴世海上县请求残联领导办理残疾证和镇政府商量列为重点特困户救济,抽空种地收庄稼,又与省市县红十字会联系,解决一男两女孩读书,现已有两名读县中,一个考上大学。徐什伟、吴世汉等20个残疾人和40多个困难户他经常上门关照。吴世海30年来个人掏2.8万元资助残疾人和贫困户,还发动村组干部共产党员慷慨解囊。几年来,经他亲自联系的民间扶贫帮困资金有9万多元。
    2007年7月29日,该镇发生了特大爆雨,在三槐村阴坡组7户群众房后出现了严重滑坡,在这危难关头,吴世海及时赶到了现场,冒雨带着十几个邻居将7户人家的财产进行了转移,并对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接连赶回街道组去查实,这时洪水将河桥冲的笈笈可危,正在过桥的吴世海差掉入河流被洪水冲走。河岸边护送吴世海的几十个人心在哪一刻都着急提到了嗓子眼上,但幸好老支书慢慢地出现站住了身子,人们纷纷情不自款地说“还是好人一生平安呀!”
    2010年“7.23”又一次特大洪水灾害,吴世海临危不惧,带领三槐群众与洪魔作了顽强的搏斗,他两日两夜未有合眼,将三槐每个人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洪魔发生的第三天下午,当得知镇政府和三宫殿集中安置点灾民出现粮食紧缺时,又发动全村老百姓淌着齐腰深的水,给镇政府集中安置点捐送来了2000余公斤土豆和米面粮食等物,缓解了街道和三宫殿两村集中安置灾民的粮荒。当集中安置点的灾民招呼让老支书吃吨饭时,他婉言谢绝的说:“天快黑了,来时水齐腰深呢,我得赶紧招呼送粮的群众安全返回,不能出现一点事故”。说着,他那瘦削的身影就消失在浓浓的暮色中。
    吴世海正是用这一桩桩、一件件、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事迹温暖着三槐可耕地每一个人。县委、政府和天竺山镇政府对他所做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红星党员,先进工作者,该村党支部也多次受县委表彰。
    吴世海干组长、村主任,提任村支部书记先后30多年,把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一个贫穷山区村由他带动富裕起来大家都住上高楼大厦过上好日子。而他一家三代13口人至今挤住在大小六间祖辈遗留下的破旧土屋,屋里只有日常种地用的陈旧农具,高档家具少见。而多的是几十年增订《商洛日报》、《陕西日报》《人民日报》《西安晚报》等专刊整治存放了一间屋和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给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奖品摆了厚厚一大堆。记者前天上门数了40多个。吴世海告诉记者说“我当村官几十年得到助内贤好媳妇舒克梅的支持从孝敬父母大人,上地干家务,来人客尽心厚待是她一身担,给我顾脸面,不拉后腿,除上县到镇上,开会、忙村里工作,平时督促叫我多看《商洛日报》《陕西日报》等党报来充足知识,应给她记一大功呀”。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