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榆林资讯 > 正文

清涧粉条:老产业的新路子

时间:2017-12-04 10:30:05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开业了,开业了……”11月23日,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清涧县改改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这是一家加工和销售粉条的企业。当天,公司投资100多万元的水晶粉丝生产线也全面投产。“我们今年购置了无明矾水晶粉丝生产线、粉皮生产线各一条,年产粉丝3000多吨、粉皮1200吨,预计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刘改改介绍。


     刘改改与粉条打了十几年交道,从小作坊到合作社再到企业,把清涧粉条做成了当地的品牌。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涧人,她熟悉加工粉条的每一道程序,也喜爱用粉条制作的每一道美食。“清涧家家有粉条,人人都爱吃,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三鲜烩粉、油粉蒸饺、粉条韭盒等,无论蒸煮炒,都是清涧人的拿手好菜,形成了以粉条为原料的众多地方小吃。”刘改改说,清涧粉条耐贮易存、晶莹透亮、光滑爽口,这也是其深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清涧县地处陕北北部,农作物主要以小麦、谷子、高粱、马铃薯等为主。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马铃薯,这也就为当地粉条生产提供了原料。

     清涧县工贸局工作人员刘小勐告诉记者,清涧粉条加工历史悠久,且久负盛名,与红枣、石板一起被称为“吉祥三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们对粉条加工方法进行了大胆革新,粉条加工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劳动条件明显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加工期突破季节限制,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出现了大量的粉条专业村和专门贩卖土淀粉、销售粉条的经营群体,使清涧粉条产品在市场上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8家企业、25户专业合作社和300余个体户从事粉条加工,其拥有QS认证12张,年加工总量3万余吨,产值超5亿元,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产品市场由本地逐步拓展到我国东北、南方等地。

     刘小勐说,现在粉条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受地理气候、劳动力外流、外地薯业兴起等因素的影响,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开始锐减,导致粉条加工原料由自给自足逐渐转变为重点依靠外源供给,大部分原料来自定边、宁夏、内蒙古等地,再加上物流不便利,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明矾在干湿粉条、土豆粉、粉皮、东北大拉皮等各类淀粉制品中禁止使用,实现粉条无铝化生产也成为当地企业必须突破的一大难题,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清涧粉条要发展,就必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清涧粉条虽然享有盛名,但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均不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清涧县工商业联合会粉条协会的大力争取下,“清涧粉条”地理标志经相关部门审核已获批。“清涧粉条”地理标志投入使用后,将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此商标。不仅可以抵御伪劣产品对粉条加工业的冲击,还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信在品牌的力量下,清涧粉条将会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