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蚕桑业脱贫致富再发力
时间:2017-11-30 15:21:45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次
“户种一亩桑,柴米油盐不用慌。”“密植桑、简养蚕,十七八天见现钱。”日前,笔者在石泉县农村,依然听到诸多农户依靠蚕桑增收致富的顺口溜。这些民谚形象地道出了当地群众对蚕桑产业的依赖,也反映出蚕桑产业在脱贫致富中具有“用时短、见效快”的特点。
蚕桑是石泉县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县上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让这一传统产业在脱贫增收中再发力。池河镇太阳村大山沟里独居的贫困户丁发全,做梦也没想到,自2013年免费住进村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后,政府还扶持引导他加入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新技术,每年养蚕六七张,不但脱了贫,还在知天命的年龄里找了个老伴。今年55岁的他,春夏秋三季共养了8张蚕,光卖蚕茧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
石泉县积极引导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签订蚕桑生产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给蚕农吃下定心丸。流动收购点的设立,减少了蚕茧收购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蚕农利益。该县还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广简易省力的科学养蚕技术。此外,县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产业奖补,有效激发了企业和农户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7万亩,其中优质密植桑园5万亩。在农村,5万户家庭中有1万多户养蚕,3万多人从事蚕桑生产,全县年养蚕量连续5年稳定在7万张以上,去年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5.36亿元,其中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3.5亿元。如今,石泉已形成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及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自2014年以来,石泉县已有2118户贫困户通过养蚕顺利实现脱贫致富。针对全县1000多户有养蚕条件的贫困户,县上也将通过新建密植桑园,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自动上蔟等科学养蚕技术,引导他们兴桑养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蚕桑是石泉县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县上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让这一传统产业在脱贫增收中再发力。池河镇太阳村大山沟里独居的贫困户丁发全,做梦也没想到,自2013年免费住进村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后,政府还扶持引导他加入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新技术,每年养蚕六七张,不但脱了贫,还在知天命的年龄里找了个老伴。今年55岁的他,春夏秋三季共养了8张蚕,光卖蚕茧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
石泉县积极引导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签订蚕桑生产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给蚕农吃下定心丸。流动收购点的设立,减少了蚕茧收购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蚕农利益。该县还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广简易省力的科学养蚕技术。此外,县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产业奖补,有效激发了企业和农户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7万亩,其中优质密植桑园5万亩。在农村,5万户家庭中有1万多户养蚕,3万多人从事蚕桑生产,全县年养蚕量连续5年稳定在7万张以上,去年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5.36亿元,其中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3.5亿元。如今,石泉已形成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及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自2014年以来,石泉县已有2118户贫困户通过养蚕顺利实现脱贫致富。针对全县1000多户有养蚕条件的贫困户,县上也将通过新建密植桑园,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自动上蔟等科学养蚕技术,引导他们兴桑养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3500条鱼苗数成12500条 “精明”鱼贩在紫
- ·“五保户”挖药材攒万元被盗 汉阴警方8小
- ·安康汉滨区新城办党工委召开学习意识形态
- ·平利县三阳镇:“小工厂”做成了“大产业
- ·让美丽的"安康"更美——汉滨区新城街办
- ·情侣闹分手情绪失控 石泉男子跑到女友家
- ·花430万拍卖来的房产住不进去 安康干警赶
- ·陕北游客命悬一线 石泉汉子奋不顾身跳水
- ·西北唯一魔幻主题乐园 安康欢乐世界对外
- ·安康某人社局干部违规遛狗并殴打保洁员
- ·不听劝阻广场遛狗 平利人社局干部打伤保
- ·镇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树竹叶新民风,助
- ·安康查获非法运输云烟16400余条 案值达16
- ·安康75岁老人办不动产权证遭"歧视" 土
- ·汉阴县北街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七一建
- ·安康一市民窗户正对邻居空调外机:他一开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