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见随想随悟
今年农历二月初二是父亲离开我们20周年的日子。今年的清明节,我是必须回家上坟烧纸的。这是风俗、是规矩,也是感情、是传承。人活着,生儿育女,百般辛苦,死后也就是为了有人能在清明或者重要节日来坟前给自己烧些纸钱。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香火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4月4日晚上的火车,卧铺,一夜睡眠,4月5日清晨6点20分到达徐州。
出了火车站,走到黄河故道边,但见徐州黄河故道,绿柳依依,碧波荡漾。岸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之景象。习近平总书记去年驾临徐州,古彭城蓬荜生辉,淮海经济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开拓进取之发展热潮!
转乘汽车,一个半小时的车轮旋转,到达故里沛县——千古龙飞地。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成长的地方、创业的根据地。车进沛县地界,不由自主想起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立大汉400年江山。万千感慨涌上心头,脑海中泛起小诗一首《戊戌清明回故里诵大风歌有感》:逢佳节归故里,便想起这汤沐小城;登原庙诵大风,禁不住我热泪奔涌;忆当年大风起,小城十里酒垆空。若不是回故乡乘着酒兴,小刘三哪会有诗人美名?
世事变迁,万物化灰。当年的大风歌早已听不见,远去的硝烟早已看不见。今天能看到、能听到的无非是口口相传的记忆或者是口口相传的自豪。
烧纸、祷告、祭奠父亲、祖父母、曾祖父母,完成了后代对先辈的香火告慰。念及前辈的艰辛,随感小诗一首:时逢清明雨纷纷,游子归来祭祖坟。绿柳细枝俯仰意,泪飞欲报三春晖。
中午时分,便有老同学邀约喝酒叙旧。4月5日中午、4月5日晚上、4月6日中午、4月6日晚上,连续喝了4场。喝的是酒,入肠的是情、是义,是故土亲朋好友的眷念。在徐州住酒店,听前台的服务员说,沛县人都能喝酒。我说,我是昨天中午、昨天晚上、今天中午,我已经连续喝了三次。今晚还要喝,这是酒仙的节奏啊!服务员说,真不愧是沛县人!我听了,心里一阵高兴。沛县人在徐州竟然由此豪爽美名!
离开徐州前,同学邀我夜游户部山(回龙窝)风景区,在步行街转了一圈。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徐州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一到大西安就感觉“呼吸受限”。
差距怎么这么大呀?
(责任编辑: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