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榆林资讯 > 正文

神木市“12345”教育扶贫模式“拔穷根”

时间:2017-11-22 09:20:30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神木市以“12345”教育扶贫模式(即一个认识、两个目标、三大群体、四项工作、五大举措),扎实开展教育脱贫工作,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思想上明确一个认识,即认识到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广出人才、快出人才就是最好的脱贫;在工作中确定两个目标,即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决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返贫;划定教育脱贫的三个群体,即学龄前儿童、学龄段学生、学龄后青年;工作中狠抓四个重点,即控辍保学、精准资助、“全面改薄”、结对帮扶;五大措施保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即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提高教育脱贫能力、拓宽教育脱贫渠道、拓展教育脱贫空间、集聚教育脱贫力量。

     ■夯实教育脱贫根基

     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农村学校均接入光纤,安装了电子交互白板,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建立起市长、教育局长、镇长、村主任、校长、家长、师长“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该市1052名建档立卡学生全部在校,控辍保学率达到100%。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今年招聘了300名小学辅导教师补充到农村一线,通过教育联合体、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送教下乡、薄弱学科教师“走教”等形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特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适龄儿童享有同等入学权利。

     ■提高教育脱贫能力

     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突出“就业为导向、脱贫为根本”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扣产业,调整专业,强化中职学生技能培训,每年帮助200多名高中职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实现“毕业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依托职教中心、职教学院和乡镇农技校,建立起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开设了驾驶员、保安、酒店管理、计算机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班34期,培训3693人次。通过集中办班、送技术到家、到田间地头等方式,免费培训了1000多名农民,帮助他们依靠技能就近就业创业,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造血”功能。

     ■拓宽教育脱贫渠道

     巩固15年免费教育成果,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资助体系。所有在校学生在神木上学均享受15年免费教育政策,学校除伙食费外实行零收费,同时对贫困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升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在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再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今年总共资助贫困学生11415人次、1969.55万元,发放生源地国家贷款786人、510万元,免除各类学费、杂费、代办费3.9亿元。

     ■拓展教育脱贫空间

     立足高学历人才聚集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广大教师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围绕城乡规划、道路规划、民居设计、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社会安全治理等领域,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服务、规划编制、法律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智力帮扶,助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强产业发展设计,制定符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助推贫困人口种植养殖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硬件,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电商平台,助力销售农产品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社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乡村少年宫、校友会等多方力量,帮助贫困村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

     ■集聚教育脱贫力量

     教育系统开展了四个“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即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党员每人结对帮扶一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党员每人结对帮扶一名本校内的贫困学生,每名教师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108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121户贫困户。集聚教育系统外部脱贫力量,主动联系社会各界参与到扶贫助学活动中。加大教育脱贫宣传力度,以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宣传教育脱贫政策和脱贫成果,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