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戏《紫荆树下》在榆精彩上演



商洛花鼓属于民间地方戏曲,是陕西商洛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间艺术特色,故称“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音乐曲调流畅优美,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传统民间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表演起来并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得优美大方、自然生动,非常具有观赏性。
“唱家风,昭后代,继往开来……”9月16日晚,由商洛山花艺术团打造的商洛花鼓戏《紫荆树下》在榆林剧院精彩上演。该剧将流传在商州紫荆村的民间故事《三贤哭荆》搬上了舞台,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倾心演绎,令现场观众感动不已。
《紫荆树下》讲述了田忠仁、田忠义、田忠信三兄弟父母早逝,大哥田忠仁含辛茹苦把两个弟弟拉扯大,并帮其成家,一家和睦,光景越过越红火。老三媳妇秋梅看到大哥田忠仁有病,整天吃药,为了自己的小日子,在西门柳氏的唆使下闹着要分家。因为老人临终前留有遗言:“兄弟要相帮相助,只要门前紫荆树不死,永不分家。”秋梅为了早日分家,就千方百计弄死了紫荆树。不料分家后,秋梅将所分田产输给了西门柳氏,家境困窘,后悔不迭,兄弟仨惺惺相惜,抱着紫荆树伤心痛哭。突然,电闪雷鸣,秋雨大作,紫荆树死而复生,兄弟仨秉承祖训和好如初。知州听闻此事,特赐“紫荆三贤”匾额以示嘉奖。
该剧体现了中华民族亘古传承的“和”“合”文化和知恩图报、诚实守信、邻里团结、相互帮助的做人观念,颂扬了田氏三兄弟为了大家庭的兴旺无私奉献、克勤克俭、不计前嫌、勤劳善良的美德,着力弘扬良好家风,表现真、善、美和人间大爱。
“剧中的紫荆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凝聚力的化身。”《紫荆树下》编剧兼出品人郝忠锋告诉记者,不仅兄弟之间要团结和睦,各民族之间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携手共进。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充分融入了商洛花鼓戏、皮影戏、商洛道情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郝忠锋介绍说,希望通过该作品让观众了解商洛文化,也希望商洛花鼓戏可以走向更大的舞台。
“太好看了!”第一次接触商洛花鼓戏的市民赵娜说:“剧情紧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通过这个故事,我对好家风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今年70岁的文艺爱好者李希胜对该剧也是赞不绝口。他说,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主题选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他特别喜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剧在榆林上演,也为榆林的文化事业点个赞。
(责任编辑:村官)
- ·陕西16家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 ·前辈新人齐聚畅所欲言 “文学陕军再进军
- ·陕西省知识产权公证研究中心揭牌
- ·贾平凹现身《朗读者》谈“初心” 揭秘自
- ·陕西省古籍整理事业发展顺利 未来将建古
- ·牛敬芳新书《吹开心头花朵》首发与分享会
- ·宝鸡社火历史变迁 都在这些脸谱和木偶里
- ·文化节里的“名人身影”
- ·陕西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2.5% 4年增加了300
- ·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在教育部专场演出
- ·秦腔剧《大树西迁》在京演出 “西迁精神
- ·秦腔《家园》首次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
- ·《秦岭天地》2017文学年会在渭南市华州区
- ·红色书法家刘方“十九大”百米长卷北京巡
- ·灞水居士--王保利书法作品欣赏
- ·陕西秦腔活态传承需要人才 90后秦腔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