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地质灾害 加强综合治理

地质灾害在我省各地时有发生。眼下虽然天气转凉,可秋雨绵绵,对于特殊地区的地质灾害要时常警惕,前不久发生的山阳“8·12”山体滑坡教训惨痛。了解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需要有关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及基层群众共同参与。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省地质条件复杂,灾害易发区分布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危害严重。
滑坡的主要类型有黄土滑坡、岩质滑坡、堆积层滑坡和胀缩土滑坡。
黄土滑坡遍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的黄土台塬边。如2010年3月10日榆林市子洲县双湖峪镇双湖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5间房屋被埋、40多人遇难。2014年8月8日延安市宝塔区河坪镇井家湾村发生山体滑坡,2间民房被毁,4人被埋,其中2人当场死亡。陕南的丹凤县横现河以北、商——丹盆地、洛南盆地等亦有分布。今年8月12日,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5间职工宿舍、3间民房被掩埋,64人失踪。铜川、宝鸡、蓝田和泾阳都是黄土滑坡致灾严重地区。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开采步伐的加快,人为引发的黄土滑坡现象灾害日益增多。
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主要分布于陕南基岩山区,以中小型滑坡多见,但发生大型岩质滑坡则具有高速滑动特点,致灾严重。如1992年8月12日略阳县观音寺岩质大滑坡造成49人死亡的惨祸。
崩塌分为黄土崩塌与岩质崩塌两类,黄土崩塌致灾最严重的地区为无定河下游一带;岩质崩塌以华山地区分布最为集中。2014年10月10日延安市甘泉县城关镇马岔村黄延高速隧道口发生滑塌,21人被埋,19人遇难。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省黄土分布区和胀缩土分布区,分为泥流、水石流和泥石流。我省秦岭北坡的华阴地区是水石流多发区;泥流多发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带;陕南山区、陇海铁路宝天段、宝成铁路沿线,襄渝铁路紫阳——白河段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
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全面分析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掌握地质灾害紧急防护基本措施,合理避让与逃生,是减轻灾害损失的紧急自救措施。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泥石流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去山地游玩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低的凸岸。不要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逃生时抛弃重物;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村官)
- ·省高院发布6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曲江三
- ·环保厅发布水环境质量状况 西安市昆明湖
- ·陕西五大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力争实现2
- ·环保改造后的燃气锅炉车间一隅
- ·禁止使用易燃保温材料 排除工程潜在火患
- ·李婧调研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
- ·陕西首个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解读
- ·陕西“六大新动能”产业渐入佳境
- ·陕西省环境保护税开征进入倒计时
- ·今起陕西省汽柴油价格提高 每吨均增加95
-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 加强沿黄观光
- ·西安连续12天阴雨今日放晴 8日再迎降水天
- ·今明两天西安市仍将阴雨霏霏
- ·陕西首项工地扬尘环保标准出台 可削减颗
- ·陕西省部分贫困人口有望被转为生态保护员
- ·陕西省发布暴雨预警 西安最近三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