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环境 > 正文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北源库建设核技术应用项目公示

时间:2014-12-15 10:57:00  来源:能源环境网  作者:村官 阅读: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的陕北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建设贮源库一座,设置源坑48个,计划贮存放II、III、IV、V类放射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有关要求,对该项目全文进行公示。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本项目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可以通过电话向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反映,反映意见和建议截止日期为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含)。
联系人:拜虎
联系电话:13991192040
表1 项目概况



1.1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的陕
北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建设贮源库一座,设置源坑48 个,计划贮存放II、III、
IV、V 类放射源,包括中子源(241Am-Be)、和γ 源(192Ir、75Se、137Cs 等)源库现
已建成,本项目为补做环评。
1.2 公司简介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 年8 月,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雁
塔区科技路西段紫薇臻品17 楼20602 室(图1-1),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
康圪崂村(图1-2)建设标准化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占地8671m2,建筑面积
687.8m2,ZFX-F 型同位素分装系统和ZFX-C 型同位素释放器自动清洗系统各1 套,
专门为在陕北地区从事油田示踪测井的石油测井队伍提供同位素示踪剂分装和运
输服务。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已组建一支经过专门培训、技术实力雄厚专
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分装及放射源贮存管理、运输的技术人员队伍,现有员工
20 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6 人,高级工程师1 人,中级职称3 人。公司立足
延长油田和长庆油田,致力于陕北能源建设事业,为油田放射性测井提供服务保障。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总部地理位置图和拟建陕北源库地理位置图见图
1-1 和图1-2。
续表1 项目概况

图1-1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总部地理位置



图1-2 陕北源库地理位置
1.3 项目由来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建有
放射性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及非密封源贮存库,该项目已于2012 年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并于2012 年11 月6 日取得了环评批复(陕环批复〔2012〕738 号),该项目已
建成,未完成竣工验收,但未投入运行。2014 年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
司在同位素实验室东侧又新建源库,设置源坑48 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的有关规定,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北源库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
了实地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 的基本要求,编制了本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4 评价单位及资质
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备国家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资质,持有国家
环保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证书编号为国环评证甲字第
3607 号,评价范围: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轻工纺织化工;化工石化医药;冶
金机电;采掘;交通运输;社会区域。乙级:农林水利;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环
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5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年;
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 号令;
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 号令;
⑸《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部令 第
18 号;
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
号;
⑺《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境
保护部第3 号令;
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 号;
⑼《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 年第62 号;
⑽《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
和格式》HJ/T10.1-1995;
⑾《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1215-89;
⑿《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4〕46 号;
⒀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延安源库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B1.2.1 剂量限值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
述限值:
年有效剂量,1mSv(本次评价取其四分之一0.25mSv 作为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
约束值)。
1.6.2 参考《油(气)田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及使用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卫生要求
和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油(气)田使用密封型(中子、γ)放射源(以下简称放射源)进行测井
3.3 放射源贮存库
3.3.1 放射源贮存库(以下简称源库)应为独立建筑物,四周应设围墙,围墙内不得
有人员居住、办公或放置易燃、易爆等其他危险物品。源库应在明显位置设有电
离辐射警示标识。
3.3.2 源库内应设置凹入地面150cm 以下、上口高出地面10~15cm,用以贮存放
射源及其源罐的贮源坑,其上盖有适当材料与厚度的防护盖。所有测井用放射源
及废源须放在贮源坑内保存,经常使用的放射源应一源一坑。
3.3.3 贮源坑防护盖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小于25μGy·h-1。源库外空气比释动能
率应小于2.5μGy·h-1。
3.3.4 贮存大于200GBq(5Ci)的中子源和大于20GB(0.5Ci)的γ 源的源库,应有机
械提升与传送设备。
3.3.5 源库内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并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以便于存放与领取
放射源。
3.3.6 源库的放射源出入口应有剂量监测装置,并能给出警示信号,以提示出入
库的源罐中是否具有放射源。
3.3.7 源库必须建立放射源出入库管理由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建立台帐、登记,
用仪表检测并记录,定期盘点。
1.6.3 参考《工业γ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标准》(GBZ132-2008)的相关条款
4.1 源容器应符合GB/T14058-1993 中5.3 的要求,照射容器周围空气比释动能
率剂量率不超过表1-1 中的数值。
表1-1 照射容器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剂量率控制值


贮存。放射源储存设施应能做到:
a)严格限制对周围人员的照射、防止放射源被盗或损坏,并能防止非授权人员
采取任何损伤自己或公众的行动,储存设施外应有警告提示。
b)应能在常规环境条件下使用,结构上防火,远离腐蚀性和爆炸性等危险因素;
c)如其外表面能接近公众,其屏蔽应能使设施外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
2.5μGy.h-1,或者审管部门批准的水平;
d)门应保持在锁紧状态,钥匙仅有授权人员掌管;
e)定期检查物品清单,确认探伤源、源容器和控制源的存放地点。
8.2.3 储存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2.4 探伤使用单位应设立放射源管理组织,制定领用及交还制度,建立放射源
领用台账,明确放射源的流向,并有专人负责。
8.2.5 领用含放射源的源容器或照射容器或连同源与容器的探伤装置时,进行放
射性水平测量,确认放射源在源容器或照射容器内。工作完毕交还时,在进行
放射性水平测量,确认放射源在其中,并将放射源及其容器放回储存坑存放。
装置的领用和交还都应有详细的登记。
8.3 放射源和照射装置的运输和移动
8.3.1 放射源的货运运输要求按照GB11806 有关规定执行,应满足A 类与B 类
运输货包要求。
8.3.2 在公路上运送照射装置时,司机和车辆应符合国家和国际对其有关的要求。
8.3.3 照射装置应置于储存设施内运输,只有在合适的容器内正确锁紧并取出钥
匙后方能移动
8.3.4 在工作地点移动时应使用小型车辆或手推车,使照射装置处于人员监视之
下。
1.7 评价目的
⑴对该公司拟建的源库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对放射源的贮存提出管
理要求。
⑵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
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⑶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该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8 评价范围
本项目的污染为能量流污染,根据其能量流的传播与距离相关的特性,结合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HJ/T 10.1-1995)的相关规定,所以本项目评价范围是以源库为中心,防护墙
体外及涉及公众人员活动最近点的范围。
1.9 源库周围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对象与控制目标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北源库位于厂区同位素分装实验室的西
南侧,源库的东侧是释放器发放区和同位素分装区。源库东北侧约80m 为办公
值班室,源库周围为荒地,无人员居住,厂区平面布局见图1-3。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源库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为源库放
射性工作人员,控制目标为年有效剂量不大于5mSv。
图1-3 厂区平面布局


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2 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
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
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气态单位为mg/Kg;年排放总量用Kg。
2.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
或Bq/m3)和活度(Bq)


5.1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
5.1.1 放射性污染源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北源库计划贮存放II、III、IV、V 类放射
源,源库长16.74m,宽7.72m,高4.5m,建筑面积:129.23m2,源库四周墙体
和屋顶为混凝土浇筑,设置源坑48 个,每个源坑深3m,库内源坑上部梁底埋有
轨道的行吊装置,荷载1 吨。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 年第62 号《放射源分类办法》对该库贮存
的放射源及其分类如表5-1。


⑴中子源
241Am-Be 中子源由氧化镅(AmO2)和金属铍粉末混合压制而成,三层不锈
钢封装,内二层氩弧焊,外层等离子焊(结构如图5.1)。

241Am-Be 中子源属于α 放射性中子源。α 发射体为241Am,Be 作为靶体。241Am
衰变产生α 粒子,α 粒子与94
Be 原子核发生核反应,产生足够的能量而使中子发
射出来。
En=1~11MeV,平均5MeV;产率2.7×106n/s·Ci。Eγ=1.27~5.70 MeV,平均
3MeV;n:γ=1:1;距106n/s 源1m 处的γ 照射量约为1mR/h。
⑵γ 源
137Cs源半衰期为30.174年,衰变类型为β衰变[能量分别为0.52MeV(92%) 和
1.18MeV(8%)]。137Cs衰变后生成137mBa,其半衰期很短,仅为2.55分钟,放出
γ射线,能量为0.662MeV,衰变纲图见图5.2。

192Ir 密封源半衰期为73.827d,衰变过程产生能量为0.6MeV 的β 射线和能
量分别为0.31MeV、0.47MeV、0.60MeV 的γ 射线。
75Se 密封源半衰期为119.79d,衰变过程产生相应能量为(MeV):0.066、
0.097、0.121、0.136、0.199、0.265、0.280、0.304、0.401 的γ 射线,γ 射线平均
能量为0.206MeV。
60Co 密封放射源的半衰期为5.27a,它会透过β衰变放出能量高达315keV
的高速电子成为60Ni,同时会放出γ 射线,其能量分别为1.17MeV 及1.33MeV。
5.1.2 操作流程
取源:①运源车辆到达源库大门,在记录室进行记录;②源库值班人员打开
源库排风机通风换气,降低库内有害气体浓度后,源库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打开
源库大门(双人双锁),值班人员入库操作;③打开源坑盖锁,取出测井源,将
源运至工具间进行源的检测;④将源转至运源车辆运走,值班人员回门卫及值班
室。
存源:①运源车辆到达大门,在记录室进行记录;②值班人员打开排风机通
风换气,源库管理人员和源库值班人员打开源库门(双人双锁);③值班人员进
行源的检测;④打开屏蔽门,将源储存在源坑内,锁好各道门锁;⑤运源车辆开
走,值班人员回门卫及值班室。
5.1.3 正常工况
⑴放射源贮存过程,中子源衰变过程产生的中子和γ 射线以及γ 源衰产生的
γ 射线穿过贮存库屏蔽物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影响;
⑵源库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接触放射源会受到照射。
⑶源库内产生臭氧
库内空气在中子和γ 射线辐射下产生少量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中
以臭氧危害最大,这对进入库内存、取源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危害。臭氧不稳
定,在常温下不断自行分解,很快转化成氧,所以控制臭氧主要是控制源库内臭
氧浓度,只要采取一定的通风措施可有效得到控制。
⑷生活废物
管理源库的工作人员要产生少量粪便及生活垃圾。因为源库是建在放射性同
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厂区建有统一的生活污染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5.1.4 事故工况
源库的安全:对该放射源库,有可能发生最严重的事故是火灾和放射源被盗。
⑴火灾事故:源库如发生火灾事故,对放射源是一严峻的威胁。密封放射
源包壳可耐一般火灾高温熔化,如发生火灾时,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是救灾活动管
理疏忽而产生放射源丢失,这将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对接触人员产生一
定的辐射影响。
⑵库内放射源被盗、丢失、或密封放射源的屏蔽破损,都有可能造成人员
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应加强管理,防止该类事故发生。
5.2 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
5.2.1 监测计划:
⑴监测仪器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应为源库配备γ 剂量率仪1 台,中子剂量率
仪1 台。源库管理人员都应配备可以记录中子剂量和γ 剂量的个人剂量计。
⑵监测计划
根据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源库的工作特点,制定监测计划如表
5-2。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此监测计划,并保存监测记录。



②源库周围设置有红外报警和实时监视系统,防治无关人员非预期闯入,监
视源库周围人员活动;红外报警装置和实时监视装置控制端设在门卫值班室,值
班室24h 人员值守。
③源库内设置有通风设施,工作人员进入源库前打开通风设施,持续通风至
工作结束。
⑵已采取的辐射环境管理措施
①该企业设置由公司领导为组长的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并设专人
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
②制定了《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辐射环境监测与辐射安全年度评估制度》、《辐射事故应
急预案》及《放射性工作人员核与辐射安全培训计划》等规章制度。
③该企业已取得放射性物品运输许可证,拟配备5 台运源车运输放射源。
⑶还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措施
①为放射性工作人员配备铅防护服、铅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存贮放射源按
要求穿戴,并配备个人剂量计,工作时按要求佩戴,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每2
年组织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②放射源存储之前先对放射源进行监测,放射源源罐载源时源罐表面应满足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2004 中相关要求才能需进行存储。设置
专用工具间,对拟存入源库的放射源进行监测,确认源在源罐容器内,且源罐容
器防护能力满足相应标准。
③专用运源车防护能力应满足相应标准,车厢内设置有用于源容器的装置,
每辆车安装GPS 定位系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运源车辆行踪。
④源库必须建立放射源出入库管理制度,由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建立台账、
登记,用仪表监测并记录,放射源出入库应有完备的手续,定期对源库存源进行
盘点。
⑤从事放射源运输的司机和押运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车辆驾驶资格,所有放射
性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以及陕西省放射性工作人员核与辐射安全知识培训,
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⑥核实租用源库用户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确保所贮存密封源的来源和去向符
合国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⑦本源库退役时,及时向环评审批机关申请办理退役环评手续,经有资质单位监
测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后方可开放它用。
⑧补充相关《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和《放射源安全
保卫制度》等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制定《辐射环境监测和辐射安全年度评估
制度》,每年3 月底前向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报送辐射安全年度评估报告。
⑨源库入口处设计安装有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存取期间有醒目的“禁止入
内”的警示。源库安全防护性能的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源库内外放
射性剂量当量的测定、贮源罐防护、放射源泄漏情况等。安全防护性能检查原则
上每年进行一次,并记录备案。
5.3 环境保护投资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
5.3.1 环境保护投资
该项目环保投资50 万元,主要用于源库建设改造,安保设施建设以及辐射
监测仪器购置等。
5.3.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
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如表5-3。

6.1 建设期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施工期间主要是施工场地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的挖
填,石灰、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搬运、施工过程,还有运输道路的尘土,散放的
建筑材料等在大风天气条件下也将产生二次扬尘。这些粉尘和扬尘如果不采取措
施,将会污染施工现场的空气、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和作业。但该项目建设内容少,
施工周期短,且建设内容均在厂区预留场地进行,因此,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
施工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同时施工期产生的对
环境的影响待施工结束后可一并消失。
6.2 源库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源库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地
形地貌平坦,气象条件较好,源库设置在厂区同位素分装实验室的西南侧,源库的
东侧是释放器发放区和同位素分装区。源库东北侧为厂区二道门,二道门北侧为值
班办公室,值班办公室与源库距离约80m,源库周围为荒地50m 范围内无居民区
等环境敏感目标,选址基本合理。
6.3 源库环境影响分析
6.3.1 源库辐射环境现状
在对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延安源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我公司于
2014 年11 月委托陕西省辐射监督管理站对其源库辐射环境本底进行了现状监测
(见附件2),监测结果见表6-1。
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暂存库周围辐射环境本底值为0.08~0.13μGy/h,与陕西省
2011 年环境γ 辐射剂量率(75.1~134.2nGy,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
在同一水平,说明源库周围环境本底质量现状良好。
6.3.2 源库运行环境影响预测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北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新建贮源库
一座,设置源坑48 个,本次评价按照最大剂量率和能量较高的源计算屏蔽层(盖
板厚度)。放射源存放在源坑中,源容器表面距源坑盖板表面(30cm)距离约为3m,
根据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其表面及1m 处的剂量率应符合三级
货包运输规定,即表面剂量率小于2mSv/h,距表面1m 处小于0.1mSv/h。
根据照射量率(或剂量率)与距离衰减公式6-1 估算。
0 2
0 ( )
r
X  X r
(6-1)
式中:X0—原距离r0 米处的剂量率;
r0—原距离r0 米处(cm)
r—计算点与密封放射源之间距离(cm)。
X—距源r 米处的剂量率。
①源坑盖表面的剂量率:在源坑口处的剂量率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是11μGy/h。
经查(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241Am-Be 中子源一个半值层混凝土厚是10cm,137Cs
源一个半值层混凝土厚度为4.8cm,60CO 源第一个半值层混凝土厚度为7cm,192Ir
源第一个半值层混凝土厚度为5cm,75Se 源第一个半值层混凝土厚度为3cm,该项
目源坑盖设计为25cm 的混凝土,则通过25cm 的混凝土盖板后,241Am-Be 中子源
衰减的最少为2.5 个半值层,由此可推算出贮存241Am-Be 中子源源坑盖表面30cm
的剂量率是1.94μGy/h,源坑表面剂量率已远小于《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
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中“3.3.3 贮源坑防护盖板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应
小于25μGy/h”,的要求。
②源库外剂量率:源库内源坑距离墙体最近的距离约为0.6m,由公示6-1 计
算源库墙内表面的剂量率约为0.485μGy/h,该值远小于现状监测时当地最高本底值
0.13μGy·h-1,那么24cm 的防护墙外剂量率也不会超过当地环境本底值,满足《油
(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源库外空气比释动能
率应小于2.5μGy/h 的要求,这足以说明该源库在正常贮源状态,对源库外环境不
产生辐射影响。
6.4 个人剂量估算
(1)源库管理人员的个人剂量估算
存、取源时,源库管理、源库值班人员和存源单位人员均在场。首先源库管理
和源库值班人员同时在时才能打开源库门(双人双锁),源库门打开后,测井运源
人员和源库值班人员将源运进工具间内,进行监测确认源在罐容器内则存入库中坑
内;取源时则相反运行。在密封放射源入库和出库时的操作中,源库值班人员及源
库管理者会受到放射源的辐射影响。
HR=Dr×T×10-3(mSv) (6-2)
式中:HR— γ辐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mSv;
Dr — γ 辐射剂量率,μGy/h;
T — 年工作时间,h;
按《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大于等于
200GBq(5Ci)的中子源和大于等于20GBq(0.5Ci)的γ 源,操作工具柄长不小于
100cm,《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 中的要求,操作γ源应配
备至少1.5m 长的夹钳。所以对源库管理人员辐射影响,按距源容器1m 处剂量率
估算,根据《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其表面及1m 处的剂量率应符
合三级货包运输规定,即表面剂量率小于2mSv/h,距表面1m 处小于0.1mSv/h。
本项目为源库建设,源库工作人员只在存取过程中接触放射源,根据陕西省γ
源现场探伤及放射性测井实际工作情况考虑,每次现场作业时间约2~3 天。本项目
源库按照每年工作200d,每4 天对源库48 枚放射源存、取一次,每次存或取源距
源1m 处的时间按1min 计,根据以上参数按6-2 公式计算结果见表6-2。

源库运行对人员产生的总辐射剂量是8mSv,考虑到本项目剂量约束限值为
5mSv/a,则该源库管理和值班人员最少应配备2组,平均每组源库管理和值班人员
年有效剂量约为4mSv。在实践中操作人员都穿戴有防护服和其它防护措施,实际
每位源库值班人员一年所接受剂量小于4mSv。
(2)源库运输人员影响分析
该企业以取得放射性物品运输许可证,对租用源库的放射源进行运输,但由于
源库未运行,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不能确定,故本次评价根据《油(气)田测井用
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中对放射源运输车辆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限值进行估算,确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年最大工作时长,运源车驾驶员座椅位置空气
比释动能率限值为2.5μGy/h,则每位运输人员年最多工作时长为2000h。企业应严
格控制每位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运输时间。
(3)源库对公众的辐射影响
拟建放射源库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源库周围为荒山,无居民区。
专用源库与办公值班室距离约80m 且由围墙隔开,所以源库的运行对公众不会造
成辐射影响。
6.5 事故风险评价及应急
6.5.1 密封源事故风险评价
可能发生最大概率风险事故为源库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导致放射源失
控裸露、损毁或发生被盗,导致无关人员近距离接触裸源造成大剂量照射。
该源库几乎存储计划贮存放II、III、IV、V 类放射源,包括中子源(241Am-Be)、
和γ 源(192Ir、75Se、137Cs 等),陕西地区一般现场探伤用γ 源的最大活度7.4×1012Bq
(200Ci)的192Ir 放射源和7.4×1012Bq(200Ci)的75Se,测井用中子源的活度最大
为7.4×1011Bq(20Ci),按公式6-3,6-4 估算出在放射源完全裸露的情况下,在不
同距离接受不同时间的照射,所产生的有效剂量见表6-3 和表6-4。
①γ源事故风险影响分析
2
k A
Ka
R
 
  ..................(6-3)
式中:
a K
——距点源Rm 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Gy/s;
A——点源活度,Bq;
R——距离,m;
k  ——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192Ir 为3.08×10-17Gy.m2(Bq.s)-1,75Se
为1.32×10-17Gy.m2(Bq.s)-1。
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北源库建设核技术应用项目

从表6-3 可以看出:近距离接触放射源,在1min 内就可对人体造成损伤,几
分钟内可致人死亡。
②241Am-Be 中子源影响分析
影响按(《辐射防护概论》中单能中子辐射场当量剂量的计算公式)计算。
I H I n H I n f
r
H f AY     4 2

……………6-4
式中: I H 表示距源r 米处的中子当量剂量率,Sv/s;
 表示中子注量率,s-1;
A 表示中子源的活度,Bq;
Y 表示中子产额,54.1×10-6s-1·Bq-1;
r 表示距中子源的距离,m;
HI n f  表示与单位中子注量相应的中子当量剂量换算因子,
39.5×10-15Sv·m2。。
表6-4 241Am-Be(7.4×1011Bq)源完全裸露时不同距离、不同接触时间的有效剂量(mSv)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有关规定,工作
人员连续5 年所受照射剂量平均不超过20mSv,一次受照剂量不超过50mSv。由表
6-3 和表6-4 的剂量估算结果可以看出,近距离接触192Ir 和75Se 放射源,在1min
内就可对人体造成损伤,几分钟内可致人死亡。对于7.4×1011Bq 241Am-Be 中子源
0.1m 处停留66.2min 所受剂量即超过50mSv,可见放射源裸露时短时间内会对周围
人员产生大剂量的照射,因此应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防止放射源包装容器破损,
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
6.5.2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放射源的应用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⑴放射源领取进行登记,并由领取人负责放射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放射源使
用完毕及时送回源库存放、保管。
⑵放射源使用专用车辆进行运输,由放射源负责人进行押运,确保放射源运输
过程中的安全。运输放射源采取一定的防护、防盗措施。
⑶放射源存放、使用场所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源存放场所配备防火
器材,在发生火灾时尽早处理,避免源容器的损坏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⑷配备γ、中子监测仪器,由放射源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监测,确保放射源
运输、使用过程中车辆外、人员停留位置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⑸应制定放射源事故风险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使
事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6.5.3 事故应急
事故应急要求:
⑴公司应成立事故应急组织,并明确参与应急准备的每个人、小组或组织的
角色和责任;
⑵制定出合适的应急预案及其中必要的应急程序,指明需要采取的主要应急行
动及其主要特征和必须物品;
⑶确定参与应急响应的人员,如辐射防护负责人,审管机构、临床医生、制造
商、应急服务组织、合格专家和其他人员,包括其姓名、电话号码及其他信息;
⑷制定应急培训演练计划,定期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执行应急
程序的能力;
⑸公司应保证与外界联络畅通,以确保与环保、公安、消防、卫生及医学救治
部门的联络;
⑹配备适当的应急响应设备。
应急响应设备:
⑴放射测量设备
①测量范围能达到Sv/h 的γ 剂量仪;
②环境水平测量仪;
③污染检测仪或探测仪;
④测量仪的校验源。
⑵人员防护设备
①应急响应成员直读式剂量仪;
②应急响应人员个人剂量计;
③防护工装裤、鞋套和手套;
④急救箱。
⑶通讯设备
手提无线电通讯设备。
⑷供给
①合适的屏蔽物(明显减少辐射,2kg 铅粒包);
① 至少 1.5m 长的夹钳,适合处理源组装体;
③屏蔽容器;
④合适的处理工具;
⑤放射性警告标志和标签;
⑥防止设备污染的塑料;
⑦记录薄。
⑸支持文件
① 设备操作手册;
②分类响应程序;
③监测程序;
事故应急措施
对于发生辐射事故处理应采取的措施:
⑴当发生辐射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通报相应主管部门。
⑵分析确定发生辐射事故的具体时间及发生事故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供相
关信息。
⑶当发现事故现场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时,应立即封闭现场,根据辐射剂量
率的异常情况划定警戒线,撤离警戒区域内的所有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应穿戴防
护用品,佩戴个人剂量计进入事故现场。根据现场辐射剂量率的具体情况,制定
事故处理方案,确定事故处理方案,确定事故处理人员进入现场的工作时间和方
法。
⑷对事故现场进行去污处理,保证经处理的现场达到国家标准限值以内,即
事故现场恢复辐射本底水平。
⑸应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进行医学检查,确保接触放射源人员的身体健
康。
6.6 结论与要求
6.6.1 结论
⑴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的
陕北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建设贮源库一座,设置源坑48 个,计划贮存放II、
III、IV、V 类放射源,包括中子源(241Am-Be)、和γ 源(192Ir、75Se、137Cs 等)源
库现已建成,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辐射防
护要求的“实践的正当性”要求。
⑵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延安源库位于厂区同位素分装实验室的
西南侧,源库的东侧是释放器发放区和同位素分装区。源库东北侧为厂区二道门,
二道门北侧为值班办公室,值班办公室与源库距离约80m,源库周围为荒地50m
范围内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选址合理及布局基本合理。
⑶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建
设源库一座,源库长16.74m,宽7.72m,高3m,墙为24cm 混凝土,屋顶为15cm
厚混凝土,设置48 个源坑,源坑距离墙的距离约为0.6m,每个源坑之间的距离
约为1.2m,源坑深3m,内径0.8m,上口高出地面20cm,源坑井盖为厚0.25m 直
径1m 的混凝土圆饼,源库内设置有高2.45m 重1t 行车。
⑷源库周围设置有红外报警和实时监视系统,防治无关人员非预期闯入,监
视源库周围人员活动;红外报警装置和实时监视装置控制端设在门卫值班室,值
班室24h 人员值守。
⑸源库运行对人员产生的总辐射剂量是8mSv,考虑到本项目剂量约束限值

为5mSv/a,则该源库管理和值班人员最少应配备2 组,平均每组源库管理和值班
人员年有效剂量约为4mSv。
该企业以取得放射性物品运输许可证,对租用源库的放射源进行运输,但由
于源库未运行,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不能确定,故本次评价根据《油(气)田测
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中对放射源运输车辆的空气比释
动能率限值进行估算,确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年最大工作时长,运源车驾驶员座椅
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为2.5μGy/h,则每位运输人员年最多工作时长为2000h。
企业应严格控制每位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运输时间。
拟建放射源库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源库周围为荒山,无居民区。
专用源库与办公值班室距离约80m 且由围墙隔开,所以源库的运行对公众不会造
成辐射影响。
综上所述,该公司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辐射防护规定执行,健全各项规章
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运行管理。切实落实本报告表中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
建议,该项目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的辐射影响就可以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
围之内。因此从辐射环境保护角度认为,陕西晟境生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
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康圪崂村的陕北同位素分装实验室厂区内建设的源库,从环
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6.5.2 要求和建议
⑴培养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做好放射源的保管工作。及时申请本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不断完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对事故的预防、处理等措
施。
⑵每年进行一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⑶加强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专业知识培
训,增强安全意识,防范辐射事故的发生。
⑷放射源存储之前应先对放射源进行监测,放射源源罐载源时源罐表面应满
足《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2004 中相关要求才能需进行存储。设置
专用工具间,对拟存入源库的放射源进行监测,确认源在源罐容器内,且源罐容
器防护能力满足相应标准,对不不满足相应标准的放射性不予存储。
⑸核实租用源库用户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确保所贮存密封源的来源和去向符
合国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⑹本源库退役时,及时向环评审批机关申请办理退役环评手续,经有资质单
位监测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后方可开放它用。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