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张桥镇“三个引领”拓宽群众致富路
时间:2017-12-22 10:14:04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次
初冬的暖阳,播洒在富平县张桥镇念田村甜瓜基地。基地大棚内,10余名贫困群众团团围住“甜瓜主任”尹牢牢,倾听冬季甜瓜管理要点。听着听着,贫困户念发祥喜上眉梢,扭过头小声说道:“在尹主任的带领帮扶下,明年我们家肯定能摘掉穷帽过上好日子!”
阳光给了大地光明和温暖!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燃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在脱贫攻坚战中,富平县张桥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引领和筑梦引领“三个引领”,凝集了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拓宽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党建引领群众致富有奔头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我们家才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这是记者在张桥镇念田村采访时,贫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常言道: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念发祥对此深有感触。念发祥家中5口人,两个老人常年疾病缠身,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被确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村支部帮他们家建起大棚,种植3亩甜瓜,并选派“庄稼医生”常年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今年5月中旬甜瓜出棚上市,8000余元收入囊中,念发祥感激地说:“有了村干部的帮扶,我们离好日子不远啦!”
念发祥一家人经济状况的改观,只是张桥镇在脱贫攻坚战中为贫困群众“拓富路、谋幸福”的一个缩影。
张桥镇属于农业大镇,主导产业明晰。脱贫攻坚战伊始,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党支部引领、产业园区带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参与”的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新思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镇党委书记张增选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三带扶贫”动员令:“带着感情扶贫、带着问题扶贫、带着责任扶贫。”
党员牵着手,群众跟着走。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桥镇采取“先富党员带动致富”“农村党员带头示范”“机关党员联系帮扶”的举措,带动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产业引领群众脱贫有劲头
发展产业是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制胜法宝。
张桥镇作为传统农业种植重镇,面对建档立卡的377户1028名贫困群众,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抓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增收”的目标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步伐,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向产业发展进军的集结号。
日前,记者走进永庆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采访,地里的牛蒡子泛出浅浅的绿,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扫冬日大地的万木萧条。
据该村支部书记吴稳德介绍,为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政府为群众每亩补贴300元,贫困户种植一亩补贴400元。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000余亩,参与种植群众200余户,其中吸纳贫困户30余户。亩均收入预计可达3000元,减去每亩生产性投入500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该镇还计划依托苏陕合作项目,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90座,现一期已经建成48座。大棚能给群众带来哪些“红利”呢?据张桥镇镇长赵犇介绍,镇上将二、三档的低保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产业园区,贫困群众即可自愿承包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也可在园区打工“挣工资”,每年还可拿到股金分红,可谓为贫困群众脱贫上了“三保险”。
“张桥镇采取‘政府搭台、村企对接,能人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让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从而让贫困群众早日挖掉穷根、摘掉穷帽。”张桥镇党委副书记石晓辉说。雨叶果业种植合作社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他们吸纳10余户贫困户在园区承包经营及务工,贫困户年收入均达1万元以上。“在农村最值钱的就是土地,关键要看种什么、怎么种、谁带你种?只要跟着领路人走下去,我们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就一定能过好!”贫困户尚发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据了解,目前该镇已形成了“南瓜菜、北畜牧”的两大特色产业布局,并且已有90余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用工协议,3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务工。
筑梦引领群众生活有盼头
“政府刷的是我的房子,亮堂的却是我的心!”在北庄村街坊邻里和镇村干部眼里,贫困户吴志权最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更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
“一个家要是又脏又乱,身居其中的人怎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张增选介绍,他们以县上提出的“两个全覆盖”为抓手,对贫困群众住房进行修缮,提升人居环境;扶持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发展小产业,树立起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住得好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给他们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华张村的刘战强家有5口人,因两个孩子上学致贫。镇村帮扶干部帮助他种植了5亩甜瓜,并提供大棚材料和技术指导。刘占强高兴地说:“我今年已经收获了‘第一桶金’,我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据了解,张桥镇在实施“两个全覆盖”中,为305户贫困群众修缮了房屋,为200户提供了小产业帮扶,帮助贫困群众逐步实现“致富梦”。
抓党建、兴产业、圆梦想,在脱贫攻坚战中,张桥镇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打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道。勤劳朴实的张桥人伴随着精准扶贫的铿锵节奏,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阳光给了大地光明和温暖!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燃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在脱贫攻坚战中,富平县张桥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引领和筑梦引领“三个引领”,凝集了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拓宽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党建引领群众致富有奔头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我们家才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这是记者在张桥镇念田村采访时,贫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常言道: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念发祥对此深有感触。念发祥家中5口人,两个老人常年疾病缠身,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被确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村支部帮他们家建起大棚,种植3亩甜瓜,并选派“庄稼医生”常年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今年5月中旬甜瓜出棚上市,8000余元收入囊中,念发祥感激地说:“有了村干部的帮扶,我们离好日子不远啦!”
念发祥一家人经济状况的改观,只是张桥镇在脱贫攻坚战中为贫困群众“拓富路、谋幸福”的一个缩影。
张桥镇属于农业大镇,主导产业明晰。脱贫攻坚战伊始,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党支部引领、产业园区带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参与”的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新思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镇党委书记张增选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三带扶贫”动员令:“带着感情扶贫、带着问题扶贫、带着责任扶贫。”
党员牵着手,群众跟着走。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桥镇采取“先富党员带动致富”“农村党员带头示范”“机关党员联系帮扶”的举措,带动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产业引领群众脱贫有劲头
发展产业是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制胜法宝。
张桥镇作为传统农业种植重镇,面对建档立卡的377户1028名贫困群众,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抓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增收”的目标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步伐,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向产业发展进军的集结号。
日前,记者走进永庆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采访,地里的牛蒡子泛出浅浅的绿,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扫冬日大地的万木萧条。
据该村支部书记吴稳德介绍,为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政府为群众每亩补贴300元,贫困户种植一亩补贴400元。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000余亩,参与种植群众200余户,其中吸纳贫困户30余户。亩均收入预计可达3000元,减去每亩生产性投入500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该镇还计划依托苏陕合作项目,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90座,现一期已经建成48座。大棚能给群众带来哪些“红利”呢?据张桥镇镇长赵犇介绍,镇上将二、三档的低保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产业园区,贫困群众即可自愿承包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也可在园区打工“挣工资”,每年还可拿到股金分红,可谓为贫困群众脱贫上了“三保险”。
“张桥镇采取‘政府搭台、村企对接,能人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让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从而让贫困群众早日挖掉穷根、摘掉穷帽。”张桥镇党委副书记石晓辉说。雨叶果业种植合作社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他们吸纳10余户贫困户在园区承包经营及务工,贫困户年收入均达1万元以上。“在农村最值钱的就是土地,关键要看种什么、怎么种、谁带你种?只要跟着领路人走下去,我们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就一定能过好!”贫困户尚发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据了解,目前该镇已形成了“南瓜菜、北畜牧”的两大特色产业布局,并且已有90余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用工协议,3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务工。
筑梦引领群众生活有盼头
“政府刷的是我的房子,亮堂的却是我的心!”在北庄村街坊邻里和镇村干部眼里,贫困户吴志权最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更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
“一个家要是又脏又乱,身居其中的人怎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张增选介绍,他们以县上提出的“两个全覆盖”为抓手,对贫困群众住房进行修缮,提升人居环境;扶持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发展小产业,树立起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住得好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给他们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华张村的刘战强家有5口人,因两个孩子上学致贫。镇村帮扶干部帮助他种植了5亩甜瓜,并提供大棚材料和技术指导。刘占强高兴地说:“我今年已经收获了‘第一桶金’,我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据了解,张桥镇在实施“两个全覆盖”中,为305户贫困群众修缮了房屋,为200户提供了小产业帮扶,帮助贫困群众逐步实现“致富梦”。
抓党建、兴产业、圆梦想,在脱贫攻坚战中,张桥镇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打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道。勤劳朴实的张桥人伴随着精准扶贫的铿锵节奏,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