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宝鸡资讯 > 正文

文明宝鸡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时间:2017-11-21 16:49:01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文明,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品牌,更是城市的实力。
  16年励精图治, 2015年 2月 28日,我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圆了全市人民多年的“创文梦”。
  创金牌不易,保金牌更难。在荣誉面前,宝鸡没有故步自封,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按照高标准常抓不懈,始终将创文活动向基层延伸,让城乡群众共享创文成果。三年来的坚持,交出高分答卷,三年来的努力,让全国文明城市的金牌在宝鸡再放异彩。 2017年 11月 14日,经中央文明办复查确认,宝鸡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三年来,我市始终坚守着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为目标,用城市精神的指引、城市管理的提升、城市好人的带动,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指数,文明之花在宝鸡这片沃土上处处绽放、常开不谢。

“城市精神”托举文明宝鸡的高度

  城市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无形力量,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2017年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强调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文化厚重的城市、和谐宜居的城市。而“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宝鸡城市精神,与这些新思想、新要求相吻合,与主要精神相结合。因此,我市扎实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的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大幅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大熔炉,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舞台。
  文明城市是幸福城市的根脉。要让这“文明养分”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幸福宝鸡,实现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目标,我市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把创文工作纳入全市各级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面对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新变化,在我市却看不到运动式的迎检筹备,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工作运行状态,我市早已将许多工作常态化开展并取得了新成效。新测评体系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我市早在去年就对运行多年的数字化城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城市管理初步实现了由数字化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变。今年初,我市又确定了35个市级智慧城市项目,年内建成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建成,将最大可能实现信息多跑路、市民少跑腿,让群众真正进入智慧生活。此外,在新测评体系中提出的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开展道德模范专题宣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等方面,我市相关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民作为宝鸡城市的主体,是建设文明宝鸡的基石。我市在保持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中,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助推幸福宝鸡建设”为主题,开展“个十百千”活动,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标、公益广告提质增量等十项行动,开展千人会战,将创建的触角探入到机关、企业、校园、社区、村镇等基层单位,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创建、投身创建。第十五届省运会在宝鸡举办期间,开幕、闭幕式上“两万人离场不留一片纸屑”说明抓细节抓出了成效;市区石坝河水面上放养的 99只白鹅一只不少,见证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行政中心 180多株海棠树上的果子无人采摘,反映了行为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党政领导到干部职工,从党员干部到平民百姓,从宝鸡本地人到外来流动人口,大家无不同心同德,手牵手肩并肩,共同筑起文明宝鸡的基石。

“城市管理”夯实文明宝鸡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全力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牌,不是为了争一个荣誉,而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文常态化行动深度融合,从改善生态宜居环境的大事着手,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入手,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创文带来的好处,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市区千河河堤入口沿着渭河河堤的观景道路一路向东,虽已是初冬,仍随处可见绿植覆盖着堤坡,野鸭在水中嬉戏;在千亩荷塘里,荷叶残留在水面上,颇有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这是我市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缩影。三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数百亿元资金,大力实施城市大绿、三边造绿、庭院增绿、街道造景、生态湿地“五大工程”,打造“千里绿色长廊”,高标准对市区渭河两岸、 18条河流进行整治和景观改造提升,建设了千渭之会等 7个湿地公园,精心打造渭河“百里画廊”,实施“百湖千池万顷水面”生态工程,在我市基本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景观。
  市场环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环节。家住市区宝光路的市民李侠侠,每天一大早就会去渭滨区相家庄市场买菜。市场里统一的蔬菜销售亭,让蔬菜区看起来井然有序,小吃餐饮区户户证照齐全,每个摊位前都摆放着统一的垃圾桶,地面干净整洁。李侠侠说:“从市上开始创文,相家庄市场的环境就发生了大改观,以前的脏乱差看不到了,环境变好了,卫生无死角,周围的居民对这个变化很满意。”针对集贸市场环境整治,我市下大气力,对全市大中型集贸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改善,细化管理制度,使集贸市场环境整治成为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创文亮点。同时,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五拆”工作,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从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做起,让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近年来,我市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给政策、出资金,从行政村入手,向中心村、普通村延伸,去年年底,我市 1700余个村庄,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依托农村环境的改善,我市再次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对农村环境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我市在农村推进“五改”工作,通过改气、改电、改炕、改暖、改灶,将清洁能源送入农户家,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快建设农村幸福院、村史馆,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使农村环境、乡风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晨练身体逛游园,暮看渭水波光粼,深感幸福指数日益提高,文明城市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城市好人”点燃文明宝鸡的温度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带动满城春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市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新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树立道德模范、孝子、好媳妇等榜样,感染身边人;丰富志愿服务,带动身边人,形成了人人争做志愿者,争当“城市好人”的社会氛围。
  2017年11月7日,宝鸡人民医院两位95后护士在电梯里,抢救一名心脏骤停的病人,连续 20分钟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挽救了患者生命。在周礼文化主题公园,一名骑童车的孩子不慎坠湖,孩子的奶奶为救孙子也掉入湖中,危急关头,“最帅小伙”靳晓东跳入冰冷的水中救人后悄然离去。“最美恋人”王旭东、李晨阳勇救落水者;渭滨区中滩路社区单亲妈妈王莉,11年不离不弃守护病儿;眉县常兴镇农民侯占青, 11年无微不至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金台区 90后女孩胡雅清, 1000个日夜守护着“沉睡”的父亲;眉县农民严平安,13年还清了儿子生前的17万元欠款,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三年来,我市先后已有5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今年,市文明办向全社会征集“好人线索”时,仅上半年,就收到了 49万余条信息。一位位“宝鸡好人”筑起了榜样的丰碑,更点燃了宝鸡城市温度,感染着376万宝鸡人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润物细无声的志愿者力量也不容小觑。在市民眼中,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层出不穷:志愿者组成的文明交通督导员在各个主要交通路口执勤;医院、银行等窗口单位有督导员引导大家文明排队;百个文明劝导团深入小区、楼院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耐心劝导……近年来,我市组建成立了1115支文明志愿服务队伍, 30余万名志愿者深入市区各个角落,维护交通秩序,清理卫生死角,劝阻不文明行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行为,引导提升着市民素质。 2017年 8月,我市组织的“做文明有礼宝鸡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有4000余名市民主动响应、积极参与,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情暖冬日·关爱他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百余家企业捐赠现金物品总价值达 350万元。主动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已经在宝鸡市民中蔚然成风。
  如今,站在新起点,实现新梦想,心怀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的美丽梦想,宝鸡人正以高昂的姿态,以文明的力量追梦前行,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