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土的兵马俑竟如此妖艳!
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骊山的一个山脚下,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名叫西杨村。1974年3月一天,西杨村的村民村民为了抗旱开挖水利设施,于是几名村民就到村南的一片沙石滩上挖井,偶然发现了陶勇的残片。
当时村民根本不知其是何物,有人说是神庙里的瓦神爷,也有人说是瘟神,甚至说西杨村如今的贫困局面就是这些不祥之物兴妖作怪造成的,很多人把陶俑砸得粉碎。
当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多次在现场实地调查之后,写了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文章,并将其刊发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396期上,很快这一消息很快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当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立即作出批示,建议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立即迅速采取保护措施。于是对兵马俑的考古随即开展,当时考古队员只有袁仲一、赵康明等四人组成。但是当时谁也没想到,他们即将开始一段震惊世界的历史大发现。
1979年5月18日,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式开始发掘。全坑共划分为20米×20米的27个探方,考古人员对每个探方进行细致的发掘清理。一边发掘一边对出土的陶俑、陶马的一部分进行修复,并其按原位陈列。兵马俑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一列列、一行行排列有序,气势恢弘,令人惊叹,气势犹如千军万马扑面而来。
兵马俑起初的发掘是封闭式的,但后来考古现场采用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面向国内外观众开放,兵马俑从此名扬四海。其中兵马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佣,它们完全按照真人大小参照制作。其中最让考古人员激动万分的是彩佣的发现,它们栩栩如生,可惜很多彩佣在发掘出土的瞬间接触氧气结果其绚丽的色彩都消失了。
其实兵马俑刚开始都是绘彩的,据考古人员推测当时秦人在制作彩佣时,先是在外面涂一层生漆做底子,再在生漆层上彩绘。那为何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灰头土脸的呢?
因为兵马俑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漆层早已经老化了,所以容易脱落,而且在早期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并没有保存色彩的技术,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它们逐渐消退。一项研究表明,颜料之下的漆层暴露在空气中仅 15 秒就会卷曲,4 分钟内便会剥落。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彩佣,由于埋藏位置比较特殊最后被保持了下来。下面给大家展示兵马俑彩色佣出土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古人的高超智慧:
刚出土的彩绘兵马俑,栩栩如生
出土瞬间的彩绘兵马俑
一尊彩绘兵马俑,半截身子还在土中
考古人员正在发掘兵马俑
(责任编辑:村官)
- ·陕西16家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 ·前辈新人齐聚畅所欲言 “文学陕军再进军
- ·陕西省知识产权公证研究中心揭牌
- ·贾平凹现身《朗读者》谈“初心” 揭秘自
- ·陕西省古籍整理事业发展顺利 未来将建古
- ·牛敬芳新书《吹开心头花朵》首发与分享会
- ·宝鸡社火历史变迁 都在这些脸谱和木偶里
- ·文化节里的“名人身影”
- ·陕西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2.5% 4年增加了300
- ·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在教育部专场演出
- ·秦腔剧《大树西迁》在京演出 “西迁精神
- ·秦腔《家园》首次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
- ·《秦岭天地》2017文学年会在渭南市华州区
- ·红色书法家刘方“十九大”百米长卷北京巡
- ·灞水居士--王保利书法作品欣赏
- ·陕西秦腔活态传承需要人才 90后秦腔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