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民生不放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某种意义上,收入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轻、保障越来越多,这几乎就是每一个国人心中最简单、最朴素的愿望。
确实,回顾过去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无疑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之本。说到底,就是通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让广大城乡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陕西发展的温度,使全省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翻开2016年陕西“民生清单”,我们可以清晰看见: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4万人,妥善安置去产能分流职工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3%。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二连调达到2447.95元,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400元提高到440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建设的450所幼儿园已投入使用181所,新建改扩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194.9万平方米,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顺利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四个一流”创建、院士工作室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达到52个,大病保险首段起付线降低50%,县域内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建成30个危重孕产妇救治转诊中心,四医大消化系肿瘤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深入推进平安陕西建设,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监管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和9.1%……
这些数字和事实,就是一份硕果累累的民生成绩单。可以这么讲,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民生的难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这需要在决策时优先、重点安排民生支出,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当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百姓对民生的诉求也向着更高层次、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尤需如此。
也要看到,民生工作千头万绪,而政府财力、物力等毕竟相对有限,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难以齐头并进、面面俱到,特别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难题正等待破解,但正如人民日报曾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回避民生难题,直面民意关切,紧盯民生不放松,相信一定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责任编辑:村官)
- ·陕西大荔县韦林镇惠民井难惠民
- ·持陕西社保卡可在全国32个省结算异地就医
- ·陕西出台办法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 ·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将启动 违法将被
- ·国土部:征地补偿3至5年提高1次
- ·陕西对农村贫困患病群众进行大病集中救治
- ·年底内,农村每人要交这项费用260元,但5
- ·8月起陕西籍孤儿大学生每月可享千元生活
- ·好消息!农民宅基地可选择有偿退出,一亩
- ·山阳“一厅式”办公为农民工解难题
- ·咸阳市“秋季”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开局良好
- ·旅居养老:慢享生活新选择
- ·我省认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1
- ·潼关县桐峪镇三泰村组织贫困户举行金融扶
- ·2017年农村宅基地政策三大调整,农民朋友
- ·10月1日起,农民进城摆摊合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