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资讯 > 正文

计 划

时间:2018-07-16 10:58:33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田光明 阅读: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杨阳,是县委机关的一名干事。清晨,告别小城的喧嚣,他驾车到了这秀岭上。进了他包联的小村,空旷的村道,浓密的树荫下,坐着上了年岁的老人,茫然看着过往的行人。

  杨阳进了一户院门,院子里晾晒着金黄的新麦,他放下手提袋中的礼品,又从包里取出给大婶买的药品,仔细告诉她的服法,坐在大婶身旁,寒暄起来。大婶是中风后遗症,长期服药。大叔王福,又出去给村长家帮工去了。大叔人好,义务帮村院里的人,干这干那。

  上次来,王福给村里的寡妇秀玉米地施肥去了,屋内就大婶一个人,婶气得在家里骂着,强给婶子作了思想工作。

  杨阳拿起筢子,把院子里晒的麦子搅了一遍,又似主人一样,在屋里屋外收拾着柴火、农具,乱七八糟的小院,亮堂了。坐下来,杨阳取出手提包里的资料,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逐项核准,填写完善。

  手机响了,是妈妈的来电,杨阳放下手中的表册,几个月没回家了。杨阳的家在渭北塬上,妈妈心脏不好,他安慰妈妈,扶贫的事大,能走开,他一定回家。接着,他又拨通了住在邻村姐姐的电话,要她过去陪陪妈妈,并给她发去二百元红包,让她给爸妈买点礼品。通完话,他的眼泪流溢出了眼眶,但又很快地调整过来,拿起户主的各种证件,认真查看。

  王福户口本上,四口人,户主王福,老婆,儿子,孙女。承包地五亩五分,三亩栽花椒,二亩五分耕种,收了麦子种玉米,收了玉米种麦子。儿子三十二三,长年在外打工,按说都不应该贫。儿子前几年打工时,认识了个山西女娃,领回家结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孩。小俩口常吵架,媳妇受不了这穷,扔下孩子走了。大婶血压高,一生气,得了中风,命保住了,落下了残疾,又欠下几万元的债务。更让人伤心的是儿子浪荡的秉性不改,长年在外,农活不干,打工站不稳脚,女儿不养,挣得少,花得多。这个家垮了,日子举步维艰,债务只增不减。王福人缘好,常给邻里帮忙,很少在家,大婶扶着拐,自己做饭,照管孙女,看着这光景,年复一年,无起色,无改变,恓惶贯彻始终。

  采取啥措施,帮他们脱贫,这让杨阳为难了。三亩地的花椒,栽到地里两年了,长得还没有草旺。开春,杨阳从单位找了几个同事,帮忙把草除了,才显露出了树苗,要有收益,还得再过两年,种的小麦和玉米,也就是够吃,余不了几个钱。杨阳看着自己写的帮扶计划,久久的发呆。

  突然,天色暗了下来,一大片乌云,向西北方向涌动。杨阳放下手里的表册,把晒着的麦子又搅了一遍,到门口察看了一下天气。越阴越暗,一霎时就没有太阳了。杨阳赶忙收拾袋子,准备收麦,大婶让强给老汉打电话,让他赶紧回来收粮,那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啊。忙音,再打,没打通。杨阳边安慰大婶,别怕,没事的,有我在。自己就赶忙收拾麦子。

  震耳欲聋的滚雷声过后,倾盆大雨而下。晒在场院的麦子已经全搬进了屋里。小孙女听到雷声,胆怯的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大婶自言自语的诉说,唉,啥男人吗,一个一个都不顾家么。

  雷雨就这样,急急而来,又匆匆而去了。雨后,王福从外面走了进来,衣服淋湿了。大婶边骂着,边拄着拐寻他穿的衣服,换上干的,王福一脸微笑。

  这下好了,杨阳就想着,好好与他谈谈脱贫计划。说起家里的日子,王福总是故意岔开话题。

  “这些年,村长对俺我家好,低保,照顾物品,都没少给;今生就是给他家,做牛做马,也还不了这人情,做啥,我都无怨无悔。”王福动情地说着“前年,你大婶大病需要救助,村长开车,给咱亲自送医院”。

  “那是应该的!”杨阳插了句话。

  王福摆了一下手,神秘地说:“胡说,世上的事,啥是应该不应该的?”他接着说,“不应该的太多了,邻居老刘常和村长吵架,给人家提意见,他给儿子申报的庄基,几年都没落到实处。唉,人啊,要知恩图报啊!”

  “叔,那咱们家这个计划我列出来,咱们好好商量,下一步,就按这个计划去落实!”

  “嘿,咱家这日子,好着哩!"王福轻松地笑着,说:“你就別操心,叔全力配合你扶贫,若上级检查的来,你叫咋说我就咋说,保证都没麻哒!叔没当过干部,常在干部家里帮工,知道点门道,别怕,一定不让你纠结,把扶贫工作搞好。”

  “福哥——俺的麦子淋雨了,帮我抬出去晾晾啊!”院门外一个女人的声音。

  “来了!”王福放下水杯,转身对杨阳说:“你就早点回去吧,咱家的计划,你就看着写去,咱家就那穷的命。”说罢,他的身影就在门外消失了。

  杨阳,走出这破败的院落。雨后的村道,清香的泥土味扑面而来。他来到田野,新麦收过的麦茬地里,农人赶种下的玉米、黄豆,已冒出了新绿。未种的地里,麦茬依然锋芒,杂草疯长。

  这是王福家的地,他还没计划种啥呢?

  ——首届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选



  评 点

  这是一篇非常接地气儿的作品。透过一家贫困户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扶贫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王福老汉是个好人,平时去给寡妇家庄稼施肥,绐村长家帮工,唯独忘了自家乱七八糟的院里,还有一个中风老伴,忘了自家未种的地里,麦茬依然锋芒,杂草疯长。更让杨干部诧异的是,王福老汉从心里认定自已永远是穷命,常年去村长家帮工是“知恩图报”,而且,若上级检查,让咋说就咋说,不让他纠结。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扶贫工作还非得有针对性才成。仅仅以资金帮扶或者物质支持还不够,譬如像王福老汉这样患有“思想贫瘠”的人,靠一份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还要以某种教育方式来开导,对症下药,让他明白“穷命”的根源在哪里,才能让他自觉拔除病根。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