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故里药香浓 转型发展谱新篇
时间:2016-12-23 09:20:36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次
“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这是铜川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也是城市转型的支点和突破口。近年来,铜川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为转型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以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为支点,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规划建设“二园四区四基地”,即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建设药王山、玉华宫、照金、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建设中国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拉动非资源型接续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和提升,实现由“煤城”向健康城市的华丽转身。
一个新的支点,拉开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新篇章,我市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以药王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养生保健理念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产品、产业上,打响“药王”品牌。
打造“中医堂”探索“医养结合”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耀州区永安路办事处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一新的孙思邈中医堂格外引人注目,而来这里看中医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很多患者都是慕名大老远跑来看病。这里的坐诊医生是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郭林,也是这里群众常说的“名中医”。2014年10月,市发改、财政、人社、卫生、中医药、药监6部门联合下发《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2015年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成后的孙思邈中医堂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特色,极大地改善了全市中医药的服务环境,使传统的中医针灸、药蒸、推拿、按摩、理疗等特色诊疗服务得到应用,让我市群众体验到发展中医药带来的实惠。
金华老年公寓依托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在多年养老管理服务经验基础上,于2015年9月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行养老、康复、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楼就能享受到“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质服务。2016年3月投入使用的孙思邈老年康复中心是我市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民营医疗机构,两家医疗机构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同时开展特色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中医特有疗效,为老人们开展特色预防保健工作。
为传承孙思邈医德医风,弘扬中医药文化,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一次性拿出市级中医药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中医药发展;2013年9月,成立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2014年12月,市中医药发展局、财政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从招商引资、企业扶植、药材种植、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对中医药产业以直接补助和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
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是铜川市发展中医药的又一个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铜川市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组织人员参加省级中医师承教育、临床骨干培训和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同时举办了多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通过县级中医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聘请当地基层名医、高职称大夫轮流坐诊、吸收新毕业的中医药大学生等方式,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医疗、科研、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孙思邈学院、孙思邈博物馆和孙思邈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铜川市培养中医药人才。全市1所市级中医医院,7家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3所市属民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开展中医服务。目前,全市28个乡镇卫生院、3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全部完成330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的中医诊疗服务网络形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注入科技力量 订单种植中药材 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
在铜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大自然赋予了铜川独特的气候、光照、土地资源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使得林草茂盛,植物种类繁多,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我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国家《药典》的有198种,其中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就有30多种。
近日,铜川市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掌握了陕西省1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中的白芨、珠子参、石斛、重楼4种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有力保障了濒危稀缺中药材种苗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濒危稀缺中药材规模化持续人工种植,打破了现有依赖野生资源进行药物生产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按照订单生产模式,公司首批白芨订单已经完成。
近两年来,全市举办多期中药材产业培训班,邀请到国内中药材种植专家,提高药农的中药种植技术。此外,借助“农高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平台积极推介铜川中医药产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目前,铜川市中药材种植基本形实现规范化、规模化,2个产业示范园(孙塬、周陵)、7个重点区域(耀州西北山区、小丘照金沿线、孙塬现代农业园区、王益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棋盘镇、西村镇)、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已经形成,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亩,仅野生连翘面积就达到30万亩以上,全市中药材蕴藏量7300万公斤,年际间收购量230万公斤。建成了小丘、关庄、孙塬、王石凹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乡镇。
中医治未病 创新型健康服务 打造“中医药养生”金字招牌
从拔火罐到针灸,从汤药到膏方,从望闻问切的理论到相生相克的规律——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市民青睐,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备受民众欢迎。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未病先防的健康管理优势,2013年10月,铜川市启动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0-36个月儿童中医调护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业务培训,并对目标人群进行管理;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加入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健康管理内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的创新型健康服务,积极开展慢性病、精神卫生、妇幼、老年病等中医药综合保健服务。市中医医院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区县中医医院也设立“治未病”科,配备专业设备,由中医专家坐诊,同时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中医药“治未病”模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 不断宣传和推介“药王”品牌
铜川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外引内联推进产业发展,积极与各大医药企业对接洽谈,大力宣传铜川中医药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近三年来,已有陕西兴盛德药业、陕西百年寿药业等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其中陕西兴盛德药业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GMP企业,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实现加工中药材10000吨/年,销售总额5亿元/年。陕西百年寿药业有限公司投产后将实现年产中药饮片800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依托“药王”品牌,积极保护和传承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遗产,弘扬药王文化,宣传推介铜川:举办了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影响暨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研讨会、首届“药王杯”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和“孙思邈医学奖”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邀请到张学文、郭诚杰、孙光荣等国医大师和钱超尘等知名学者、国内知名名老中医以及台湾地区名中医出席活动并参与义诊。2014年9月,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来自20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客商约300余人参会。2015年11月,承办了中医国际传播暨“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共有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士参会。
转型路上的铜川,融汇着如画的山水和千古文化脉动,用药王的仁厚汇聚人才、汇聚财富、汇聚天下商机。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的铜川正以蓬勃的朝气向全国健康城市大步前进。
一个新的支点,拉开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新篇章,我市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以药王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养生保健理念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产品、产业上,打响“药王”品牌。
打造“中医堂”探索“医养结合”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耀州区永安路办事处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一新的孙思邈中医堂格外引人注目,而来这里看中医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很多患者都是慕名大老远跑来看病。这里的坐诊医生是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郭林,也是这里群众常说的“名中医”。2014年10月,市发改、财政、人社、卫生、中医药、药监6部门联合下发《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2015年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成后的孙思邈中医堂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特色,极大地改善了全市中医药的服务环境,使传统的中医针灸、药蒸、推拿、按摩、理疗等特色诊疗服务得到应用,让我市群众体验到发展中医药带来的实惠。
金华老年公寓依托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在多年养老管理服务经验基础上,于2015年9月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行养老、康复、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楼就能享受到“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质服务。2016年3月投入使用的孙思邈老年康复中心是我市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民营医疗机构,两家医疗机构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同时开展特色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中医特有疗效,为老人们开展特色预防保健工作。
为传承孙思邈医德医风,弘扬中医药文化,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一次性拿出市级中医药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中医药发展;2013年9月,成立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2014年12月,市中医药发展局、财政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从招商引资、企业扶植、药材种植、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对中医药产业以直接补助和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
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是铜川市发展中医药的又一个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铜川市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组织人员参加省级中医师承教育、临床骨干培训和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同时举办了多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通过县级中医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聘请当地基层名医、高职称大夫轮流坐诊、吸收新毕业的中医药大学生等方式,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医疗、科研、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孙思邈学院、孙思邈博物馆和孙思邈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铜川市培养中医药人才。全市1所市级中医医院,7家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3所市属民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开展中医服务。目前,全市28个乡镇卫生院、3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全部完成330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的中医诊疗服务网络形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注入科技力量 订单种植中药材 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
在铜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大自然赋予了铜川独特的气候、光照、土地资源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使得林草茂盛,植物种类繁多,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我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国家《药典》的有198种,其中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就有30多种。
近日,铜川市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掌握了陕西省1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中的白芨、珠子参、石斛、重楼4种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有力保障了濒危稀缺中药材种苗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濒危稀缺中药材规模化持续人工种植,打破了现有依赖野生资源进行药物生产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按照订单生产模式,公司首批白芨订单已经完成。
近两年来,全市举办多期中药材产业培训班,邀请到国内中药材种植专家,提高药农的中药种植技术。此外,借助“农高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平台积极推介铜川中医药产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目前,铜川市中药材种植基本形实现规范化、规模化,2个产业示范园(孙塬、周陵)、7个重点区域(耀州西北山区、小丘照金沿线、孙塬现代农业园区、王益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棋盘镇、西村镇)、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已经形成,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亩,仅野生连翘面积就达到30万亩以上,全市中药材蕴藏量7300万公斤,年际间收购量230万公斤。建成了小丘、关庄、孙塬、王石凹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乡镇。
中医治未病 创新型健康服务 打造“中医药养生”金字招牌
从拔火罐到针灸,从汤药到膏方,从望闻问切的理论到相生相克的规律——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市民青睐,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备受民众欢迎。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未病先防的健康管理优势,2013年10月,铜川市启动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0-36个月儿童中医调护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业务培训,并对目标人群进行管理;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加入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健康管理内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的创新型健康服务,积极开展慢性病、精神卫生、妇幼、老年病等中医药综合保健服务。市中医医院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区县中医医院也设立“治未病”科,配备专业设备,由中医专家坐诊,同时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中医药“治未病”模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 不断宣传和推介“药王”品牌
铜川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外引内联推进产业发展,积极与各大医药企业对接洽谈,大力宣传铜川中医药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近三年来,已有陕西兴盛德药业、陕西百年寿药业等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其中陕西兴盛德药业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GMP企业,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实现加工中药材10000吨/年,销售总额5亿元/年。陕西百年寿药业有限公司投产后将实现年产中药饮片800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依托“药王”品牌,积极保护和传承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遗产,弘扬药王文化,宣传推介铜川:举办了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影响暨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研讨会、首届“药王杯”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和“孙思邈医学奖”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邀请到张学文、郭诚杰、孙光荣等国医大师和钱超尘等知名学者、国内知名名老中医以及台湾地区名中医出席活动并参与义诊。2014年9月,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来自20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客商约300余人参会。2015年11月,承办了中医国际传播暨“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共有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士参会。
转型路上的铜川,融汇着如画的山水和千古文化脉动,用药王的仁厚汇聚人才、汇聚财富、汇聚天下商机。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的铜川正以蓬勃的朝气向全国健康城市大步前进。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两男子2年多跨省收销被盗手机1000余部 被
- ·铜川在陕西省率先举办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
- ·铜川一男子撞伤路人逃逸 一副破碎眼镜让
- ·铜川一村支书酒驾罚款1000元扣12分 将面
- ·铜川男子全款买商铺 十年后发现有新买家
- ·铜川一男子为讨债竟锁公司大门 结果被行
- ·铜川暴雨多条道路损毁严重 交通中断居民
- ·铜川一年轻妈妈带4岁女儿为烈日下执勤交
- ·骗铜川女主播60余万赌球 男子被抓时问警
- ·铜川一男子与饭店老板发生冲突 持斧砍门
- ·铜川一男子驾照副页损坏花200元造假 被警
- ·脱贫致富父子兵—养蜂的父亲,养蝎的儿
- ·印台区阿庄镇:人心齐 村整齐 立志脱贫看
- ·铜川印台区阿庄镇全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
- ·习近平回信勉励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 师
- ·北方青铜文化特展在耀州窑博物馆开展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