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公共文化设施交织成网
时间:2016-12-15 11:12:58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次
漆沮悠悠,物华天宝;胸藏丘壑,人杰辈出;气象万千,文化流长。
这里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文化气息浓郁。
市图书馆里,求知若渴的身影寂静安然。
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内,多姿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阳光广场上,群众的舞姿灵动飞扬。
农家书屋里,各类书籍散发着阵阵馨香。
自2015年7月铜川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铜川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创建大格局已经形成,硬件基础不断夯实。如今,行走于铜川四区县,群众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秦腔、小品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在乡村舞台上轮番上演;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文化资源让城乡居民们徜徉于文化知识的海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在铜川大地上交织成网。
午后阳光正暖,在耀州区邻德社区综合服务文化中心总会出现一群老人,他们或是唱起秦腔,或是演着快板剧,他们年过半百、两鬓斑白,却精神焕发、笑容满面,相聚在一起,翩翩起舞,放声高歌,吹拉弹唱,在专属于自己的“文化大舞台”上享受着公共文化创建带来的快乐。
而这,都是铜川市切实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成果。全市辖三区一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7个由原乡镇改革而成)。先后建成乡镇文化站28个,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左右,均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同时大多数文化站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并统一配置了灯光、音响、DVD、投影等电子、文体娱乐设备,改善了乡镇文化站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了乡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在2013年第一次全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有16个乡镇文化站达3级以上标准,达标率57%。按照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求,铜川市已完成12个市级示范文化站的创建,在后期创建工作中,将对未达标的乡镇文化站按照文化站评估标准逐一达标,全面改造提升我市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2015年在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我市市县(区)两级文化馆均上等级。其中耀州区文化馆被评为一级馆,印台区文化馆被评为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宜君县文化馆、王益区文化馆被评为三级馆。除此之外,区县的数字影院、非遗展馆(厅)、标准化足球场或体育场建设项目也如期推进,足球场或体育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王益区、耀州区、新区的数字影院已全部开始运营,宜君县、印台区两个区县的数字影院建设正在办理建设手续;铜川市美术馆已经挂牌,免费开放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市级非遗展厅正在抓紧布置展品,区县非遗展馆(厅)建设或提升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在创建期间,总投资1500万元的照金镇、黄堡镇、董家河镇、红土镇、陈炉镇、棋盘镇、彭镇7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或外部装修;在村(社区)一级,正在整合建成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曾经人们是想也不敢想的。在开展示范区创建前,铜川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少、体量小,标准较低、功能不完善。自开展示范区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的重中之重,对照创建标准,着力谋划和推动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针对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既总量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采取盘活存量、扩充增量的办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以解决曾经设施不全、标准不高的问题。
通过改造提升,市县“两馆”和一批文化站(室)普遍环境改善、功能完善,市县“两馆”已全部达到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60%的文化站达到省级三级站以上标准。市群众艺术馆今年起大力压缩办公用房,不断扩充群众活动空间。在馆舍一楼新建三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二楼增设书画室,四楼新建一个声乐舞蹈排练厅,以便于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措施,为群众文化活动挤出二百余平场地。
通过整合利用实现阵地资源互通有无,共建共享。整合利用闲置学校、企事业单位资源,扩充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面积,设置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40%。耀州区关庄镇墓坳中心社区文化室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整体建筑,如今高大宽敞的文化室内,各个文化部室一应俱全,全面满足当地村民的文化需求。
通过规划新建一批,新建成了孙思邈纪念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柳公权范宽纪念馆、宜君县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已开工建设铜川大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体育馆、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等重大文化设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文旅融合的市县乡(镇)村(社区)剧院广场、艺术展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铜川是一座建市近60年的老工业城市,针对老城区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空间不够而又难以新建的实际,按照“一心多点”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一心”,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利用“多点”,即辖区各文化活动站点(场所)、文化组织和文化中心户等社会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开辟新的文化活动空间,让群众就近选择活动场所,给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
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文化网络正在形成,城乡居民步行不出10分钟,便可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这里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文化气息浓郁。
市图书馆里,求知若渴的身影寂静安然。
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内,多姿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阳光广场上,群众的舞姿灵动飞扬。
农家书屋里,各类书籍散发着阵阵馨香。
自2015年7月铜川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铜川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创建大格局已经形成,硬件基础不断夯实。如今,行走于铜川四区县,群众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秦腔、小品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在乡村舞台上轮番上演;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文化资源让城乡居民们徜徉于文化知识的海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在铜川大地上交织成网。
午后阳光正暖,在耀州区邻德社区综合服务文化中心总会出现一群老人,他们或是唱起秦腔,或是演着快板剧,他们年过半百、两鬓斑白,却精神焕发、笑容满面,相聚在一起,翩翩起舞,放声高歌,吹拉弹唱,在专属于自己的“文化大舞台”上享受着公共文化创建带来的快乐。
而这,都是铜川市切实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成果。全市辖三区一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7个由原乡镇改革而成)。先后建成乡镇文化站28个,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左右,均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同时大多数文化站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并统一配置了灯光、音响、DVD、投影等电子、文体娱乐设备,改善了乡镇文化站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了乡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在2013年第一次全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有16个乡镇文化站达3级以上标准,达标率57%。按照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求,铜川市已完成12个市级示范文化站的创建,在后期创建工作中,将对未达标的乡镇文化站按照文化站评估标准逐一达标,全面改造提升我市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2015年在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我市市县(区)两级文化馆均上等级。其中耀州区文化馆被评为一级馆,印台区文化馆被评为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宜君县文化馆、王益区文化馆被评为三级馆。除此之外,区县的数字影院、非遗展馆(厅)、标准化足球场或体育场建设项目也如期推进,足球场或体育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王益区、耀州区、新区的数字影院已全部开始运营,宜君县、印台区两个区县的数字影院建设正在办理建设手续;铜川市美术馆已经挂牌,免费开放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市级非遗展厅正在抓紧布置展品,区县非遗展馆(厅)建设或提升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在创建期间,总投资1500万元的照金镇、黄堡镇、董家河镇、红土镇、陈炉镇、棋盘镇、彭镇7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或外部装修;在村(社区)一级,正在整合建成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曾经人们是想也不敢想的。在开展示范区创建前,铜川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少、体量小,标准较低、功能不完善。自开展示范区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的重中之重,对照创建标准,着力谋划和推动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针对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既总量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采取盘活存量、扩充增量的办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以解决曾经设施不全、标准不高的问题。
通过改造提升,市县“两馆”和一批文化站(室)普遍环境改善、功能完善,市县“两馆”已全部达到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60%的文化站达到省级三级站以上标准。市群众艺术馆今年起大力压缩办公用房,不断扩充群众活动空间。在馆舍一楼新建三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二楼增设书画室,四楼新建一个声乐舞蹈排练厅,以便于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措施,为群众文化活动挤出二百余平场地。
通过整合利用实现阵地资源互通有无,共建共享。整合利用闲置学校、企事业单位资源,扩充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面积,设置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40%。耀州区关庄镇墓坳中心社区文化室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整体建筑,如今高大宽敞的文化室内,各个文化部室一应俱全,全面满足当地村民的文化需求。
通过规划新建一批,新建成了孙思邈纪念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柳公权范宽纪念馆、宜君县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已开工建设铜川大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体育馆、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等重大文化设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文旅融合的市县乡(镇)村(社区)剧院广场、艺术展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铜川是一座建市近60年的老工业城市,针对老城区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空间不够而又难以新建的实际,按照“一心多点”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一心”,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利用“多点”,即辖区各文化活动站点(场所)、文化组织和文化中心户等社会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开辟新的文化活动空间,让群众就近选择活动场所,给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
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文化网络正在形成,城乡居民步行不出10分钟,便可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两男子2年多跨省收销被盗手机1000余部 被
- ·铜川在陕西省率先举办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
- ·铜川一男子撞伤路人逃逸 一副破碎眼镜让
- ·铜川一村支书酒驾罚款1000元扣12分 将面
- ·铜川男子全款买商铺 十年后发现有新买家
- ·铜川一男子为讨债竟锁公司大门 结果被行
- ·铜川暴雨多条道路损毁严重 交通中断居民
- ·铜川一年轻妈妈带4岁女儿为烈日下执勤交
- ·骗铜川女主播60余万赌球 男子被抓时问警
- ·铜川一男子与饭店老板发生冲突 持斧砍门
- ·铜川一男子驾照副页损坏花200元造假 被警
- ·脱贫致富父子兵—养蜂的父亲,养蝎的儿
- ·印台区阿庄镇:人心齐 村整齐 立志脱贫看
- ·铜川印台区阿庄镇全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
- ·习近平回信勉励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 师
- ·北方青铜文化特展在耀州窑博物馆开展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