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资讯 > 正文

新型职业农民扮靓陕西农村

时间:2015-02-25 13:37:11  来源:陕西传媒网  作者: 卢新智 阅读:
        走进凤翔县横水镇东白村内,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智能温室大棚煞是壮观,在冬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今年温室大棚黄瓜和西红柿均丰收了,收入比往年增了近两成”,59岁的宁索堂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大棚设施,一边向生意伙伴发着微信。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白村人,宁索堂的形象早已摆脱了人们对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 从2011年以来,陕西省农业厅经过调研、试点,先后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3个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陕西省已认定了高、中、处级职业农民3835名,职业农民培育走在全国前列。
        老宁正是这3835名职业农民中的一员。 “啥叫职业农民,咱理解就相当于职业经理人,要用专业水平让产业和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智能温室大棚外,站立在他祖辈世代耕耘的土地上,宁索堂对记者说。 “我目前种植金银花300多亩,我所负责的专业合作社种植金银花达一千多亩,”洛南县景村镇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夏峰对记者说,“我们洛南县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4月,是我省第一个集金银花种植、加工、育种、中草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下设公司一个,家庭农场一个,西安设配送中心一个、代理一个,商洛专卖店8个,发展社员852户,建有标准化金银花种植和金银花中草药养生鸡基地1526亩,以打造秦岭山脉金银花第一乡为目标,金银花茶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商洛名品’,先后代表商洛市参加国家级展会二十余次,合作社被农业厅评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都说种植业利润薄,你们效益到底如何呢?” 郭夏峰这样回答:“任何事物都是物以稀为贵。种植业要讲种类调剂,不能老是单打独斗,这样才会产生效益。”“我们社先后与商洛学院、西安交大、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作,陆续推出了金银花茶、金银花冰茶、智蛮金金银花保健养生枕,金银花富晒黑花生、黑花生油、金银花中草鸡蛋等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珍珠鸡、贵妃鸡、黑乌鸡、土鸡存栏11000余只,销售特种鸡蛋10余吨,金银花茶15吨,合作社实现产值达1280万元,合作社社员实现亩产值15200元,合作社户均收入48500元,社员人均收入16000余元,蛮好的效益让农民很满意。” 合作社里的农民,与城里的工人有些靠近了。 “农民”,一场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许会被时代所淘汰。
        凤翔县新增务村55岁的村民寸封对记者说,“从1979年就开始种地务农,30多年啥都种遍了,至今没有致富,农业的确不好挣钱,盲目的辛苦没有效益不说,还会让人觉得没奔头。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出去打工,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在这片土地上。听说县农广校搞职业农民培训,我去试着参加了一下,结果心里一下子豁亮了,见识了不少东西,看来农业还是有干头的,只是要讲技能讲科技,不能蛮干。” 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我省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新生代型。同时划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初、中、高三级在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等方面的标准。据了解,未来我省将探索农业产业项目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确保农业资源要素向职业农民聚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并在一些市县开展职业农民贷款信用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贴息,调动金融部门对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支持等。宁索堂也呼吁,尽快将对于职业农民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我们这些农业农村先进技术的示范者、产业管理的引领者得到更多‘阳光雨露’和动力驱动。” 到2020年,陕西职业农民培育总数预计将达20万人。
       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农民”这一新型职业群体将进一步崭露头角。 “刚育了20亩苗种,春天里就会发芽,来年能给附近苹果园的更新换代升级派上用场。”一年四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陕西省首届高级职业农民王雨嘉,早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谢绝多家国营单位挽留,毅然回乡务农,现已成为“大老板”,成为大学同学中“混”的最好的一个。 “我1995年农业大学毕业后,一边种植苹果,一边从事果树技术服务,二十多年来一直得心应手,在生产中推广农业新技术,配合县上“12396”工程设立服务热线,全天开通手机,耐心解答群众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百问不烦引导群众发展现代果业,引导上万名群众走上致富路,人生价值得到实现。虽辛苦些,但我觉得太值了。 王雨嘉从1991年开始,就在糜杆桥镇七家门前村从事苹果种植前期的人工挖坑,苹果栽植后续的通槽子、通行子、埋麦草等各种农活,从那时起就明白了土中不产金子只吸纳汗水,一切必须依靠知识和科技行事。在尝到科技的甜头后,他首先将自家果园内110余株国光、黄元帅等老品种高接换头为短枝富士,并于年陆续新建矮化密植果园,现已发展到200多亩,在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绿色梦想。 “今年的生猪、牛羊肉行情都不是很好,但鸡肉和鸡蛋价却太好了,鸡蛋价快赶上导弹价了。”洛南县石门镇刘家村三组华裕禽业养鸡场女老板杨雪莉对记者如是说。正说话间,又有几辆拉运鲜鸡蛋的货运车驶入场内,鸡蛋和肉鸡的确供不应求。记者获悉她的养鸡场养殖规模4万只,年产蛋10万公斤,实现产值960万元,养鸡场按照目前最先进的标准化场房设计施工,采用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堆蛋设备,鸡舍环境采用自动控温、控湿系统,鸡苗均选用排名亚洲第一的北京峪口禽业公司提供的优良品种京丝1号和京粉1号,鸡舍内安装粪便自动清理粪道通风系统设备,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由于是环保无公害养鸡场,而深受业内信任。
       毋庸置疑,“职业农民”实际是一个新名词,职业农民教育更是一个新课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职业农民培养教育尤为重要。曾经引以为忧的“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若干年后无人种地的问题,从他们手中开始消解。广袤的农田和村庄,被他们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