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旅游 > 正文

榆林佳县正在成为潜力无限的旅游热土

时间:2016-09-27 09:55:17  来源:榆林新闻  作者:村官 阅读:


佳县县城全貌



白云胜景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内景一角



千年古树枝繁叶茂



建设中的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佳县黄河浮雕



木头峪古镇黄河人家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响彻宇宙的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名歌曲,发源于陕北的佳县。1942年冬,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村民李有源在自家小院的窑洞里创作了这首伟大的颂歌《东方红》。 

    佳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黄河流经佳县82公里。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貌奇特、古迹遍布。全县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832处,文保单位57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1大类62项,其中国家级1项;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佳县是革命老区、中国红枣重要发源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在佳县战斗生活了99个日日夜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世界最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1947年10月17日,毛主席为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947年农历9月9日重阳节,毛主席登上白云山看戏后给佳县木头峪群众剧团题词“与时并进”。

    佳县既有着光荣的传统,更有摄影家、美术家创作采风取之不尽的壮丽风光。其中,白云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930多年的葭州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神泉堡中共中央旧址、香炉奇景、走西口第一渡、九曲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赤牛坬民俗文化博物馆、木头峪古民居、峪口纸厂、泥河沟1300多年古枣园等景点交相辉映,民歌、剪纸、雕刻等各具特色,李思命编唱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闻名天下,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让佳县成为一方潜力无限的旅游热土。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壮美的山河、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处处都是美丽的天然画卷。曾在葭州大地拍摄60年照片的著名摄影家陈宝生先生说,佳县就是“摄影家的天堂”。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依托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趁势而上,全力打造西北旅游经济大县,奋力创建全省十大旅游示范县,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白云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近期内建成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有力地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长足发展。 

    为了深入宣传报道佳县的革命历史、道教文化、黄土风情、民俗特色,大力提升佳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9月2日至5日,佳县县委宣传部与人民摄影报社共同举办了“东方红故里看变迁”媒体聚焦陕西佳县大型采访活动暨摄影大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深圳晚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20余家中省市媒体及知名网站记者对佳县进行深入采访、拍摄。

 
    白云山 

    白云山道观始建于宋元,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开始扩建,经过四百余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今日规模。道观现存大小建筑99余处,庙宇殿堂54处,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观内有壁画1300余幅、碑碣172块、匾95余块,此外还有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亲颁圣旨一道、御赐道藏4726卷和石狮、古钟、旗杆、浮雕、石刻等珍贵文物,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观建筑群坐北向南,西倚群山,东濒黄河,气势宏大,景色壮观。白云观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久负盛名。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真武祖师诞生日)、四月八日(真武祖师修炼得道之日)、九月九日(真武祖师飞天成仙之日)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活动,特别是四月八传统庙会期间,每天有十多万人云集神山,赶庙会,看社戏,会亲友,朝山揽胜,交流物资。庙会规模之大,辐射之广,聚众之多,在全国屈指可数。 

    白云山道教音乐有着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历经各代道士多方云游,广集名山道乐,具有了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韵味。又吸纳了佛教、晋剧、唢呐、陕北民歌等曲调的精髓和演奏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2007年,白云山道教音乐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山庙会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宗教旅游胜地。 

    悬天古城“铁佳州” 

    佳县古城建于宋代,坐落在晋陕峡谷西岸、黄河与佳芦河交汇之处,雄踞海拔882米的石山之巅,三面河水环绕,四周凌空绝壁,突兀挺拔,气势磅礴,素有“铁佳州”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天的“铁佳州”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胜地。

    古城内,宋明两代石筑城墙及古今窑洞、青石街道依山而建,城内有香炉寺、云岩寺、凌云塔和毛主席旧居等人文自然景观。登临古城,凝眸环顾,四面来风,近可听黄河涛声、登凌云雁塔、游石窟香炉、寻古寨遗风;远可闻白云晨钟、睹吕梁雄峰、赏日出扶桑、览大漠阔野,一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之意境。有专家感慨道:欲寻天下至美处,千古绝唱佳州城。 

    佳州城是我国唯一保留宋代城墙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2002年,国内24位知名专家学者联名提倡保护佳州古城。200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佳县古城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名城。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城西7.5公里处的佳芦镇神泉村。神泉村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 

    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是一处清末建筑风格的地主庄园,也是陕北标准的明五暗二、六厢房的四合院建筑。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汪东兴当年就住在北窑里。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而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这里,毛主席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003年神泉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陕北战争年代革命传统,佳县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在神泉堡乡建成了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征集收藏珍贵图片95张,历史资料及文学说明24篇(章),实物珍藏品83件,陈列展室两间,从“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个部分充分展现了党中央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 

    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香炉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据民间传说,香炉峰不是人力所为,而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安放好的。 

    香炉峰顶建一观音庙,东西两部分由一5米长,1米宽的天桥相连。游人登上天桥,东眺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宛如骏马奔腾;仰望佳县山城,好象与天际相接;俯瞰黄河,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真有进入仙境之感。尤其是夕阳西下时,霞光将香炉峰映入黄河之中,酷似传说中的“蓬莱景”,故香炉寺又有“黄河小蓬莱”、万里黄河第一奇之称。 

    香炉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寺院由两部分组成,西边部分与山城腰部相连,主体建筑呈三合院式明代建筑,内有龙王庙、娘娘庙、寄傲亭;还有石碑8块,石坊1座,壁画54幅,古柏2株等文物。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沟千年古枣园 

    在2014年4月28日至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议上,佳县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了解,目前,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的项目全世界仅31个,其中中国占11个。 

    佳县是世界上最早的枣树栽培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红枣中心产地之一。据史料记载,佳县从公元400年左右就已开始栽植枣树,位于佳县朱家洼镇泥河沟村村庄中央,生长着一片1300多年树龄的枣树。据了解,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的千年枣树群落,总面积36亩,共有各龄枣树1100余株。这片古枣树群落,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株数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千年人工老枣树群落,其中枣树王虽已经中空,由树皮支撑,但其坚实挺拔,高大的身躯更显示其经久不衰,而且枝繁叶茂,每年在红枣成熟的时候,枣树王都能产出近二百斤的“千年”红枣。 

    赤牛坬民俗博览馆 

    赤牛坬民俗博览馆位于佳县城南50公里的坑镇乡赤牛坬村。该村四面环山环,枣林层叠,村院布局错落有致,古朴厚重,谐和恬静,宛然一幅“世外桃源”、“洞天福地”景象。 

    赤牛坬以民俗博览馆为主,由主展区和附属展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800多平方米。赤牛坬民俗博览馆是我国最大的陕北民俗博览馆,主要展品有农耕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品、五谷杂粮和红枣样品等十大类型,共计6000余件。这些各具特色、凝聚着人们辛勤汗水和反映岁月沧桑的物品,真实地展现了陕北农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为研究陕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同时,村民自编自演的《抬花轿》、《搬水船》、《掐草帽》、《货郎》等传统秧歌剧及《跌坛》、《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盘》等几近失传的原生态节目,深受游客喜爱。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为了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发展红色旅游产业,2004年佳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东方红文化产业园。该园建在佳县城北3.5公里处黄河畔馍馍梁大湾拐山,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平方米。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920万元,按4A级红色旅游景区一次性规划,分期完成实施。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是集纪念博览、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团队拓展、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展览、影视传播、餐饮、娱乐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转战陕北”的核心纪念地,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河晋陕大峡谷 

    黄河流经佳县境73公里,流经地区,两岸悬崖峭壁,群峰耸峙,一些地方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水蚀浮雕自然美景,故黄河晋陕大峡谷有“天然画廊”之美誉。 

    峪口古镇 

    峪口村位于佳县城南10公里处的黄河西岸,居民412户、共1661人。2008年,被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命名为“陕西民俗采访创作基地”;2009年,被国家民俗摄影协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摄影采访创作基地”。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